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5
NO.145
这一天,安庆绪带着文武大臣和三百名亲兵,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史思明的大营。
史思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随后让那三百名亲兵在帐外等候,自己亲切地牵着安庆绪的手,一起进了大帐。
安庆绪知道,今后自己能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基本上取决于他取悦史思明的程度,所以,在这个时候,自己高不高兴不重要,史思明高不高兴才重要。
为此,他先是酝酿了一下情绪,硬是挤出了两滴眼泪,接着又满怀深情地说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台词:小弟我才智不足,不仅丢失了东西两都,还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幸亏大王你不忘太上皇的旧情,不远千里赶来救援,小弟我才得以死里逃生。这样的大恩大德,小弟终生都难以报答。
史思明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很对,我确实没有忘记你父皇对我的恩情……所以我今天要为你父皇报仇!你身为人子,却杀父篡位,丧尽天良,为天地所不容,还有什么资格活在这世上!
安庆绪大惊。
再看史思明,却见那一秒钟前还如春风般温暖的面孔竟然一下子变得如秋风扫落叶般的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
还没等安庆绪反应过来,他已经被史思明的左右按倒在地,随后与他的四个兄弟一起被砍掉了脑袋。
与此同时,跟安庆绪一起前来的文武大臣也都被史思明的军队控制住了。
对这些人,史思明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有打有拉,区别对待。
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平时骄横跋扈,民愤极大,被斩首示众;而张通儒、李庭望、安太清、田承嗣、薛嵩等人则被他纳入麾下,授以官职。
做完这一切后,史思明才率军入城,打开府库赏赐将士,接着又派人分赴各地,接收了原本安庆绪所辖的全部州县。
由于安庆绪原本就不得人心,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之后史思明命儿子史朝义留守邺城,自己则率军返回了老巢范阳。
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在范阳正式称帝,国号仍为“燕”,同时改范阳为燕京,将其定为自己的都城。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直坐镇于燕京,一边巩固新生的政权,一边等待合适的机会。
他并没有等待多长时间。
不久,他就听到了一个他希望听到的消息——他最忌惮的对手之一郭子仪被免职了!
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邺郡一战以多打少,最后的结果却是一败涂地,朝野上下一片震动,李亨更是大为震怒。
原本以为平叛已经胜利在望,没想到却是这样令人失望!
毫无疑问,如此重大的失利,一定要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
这个人,当然不可能是鱼朝恩——毕竟,李亨将其视为耳目,谁也不可能自己挖去自己的耳目。
而且,既然是耳目,该处理谁自然要听耳目的意见。
甩货也许有点难度,甩锅这玩意谁不会呢?
鱼朝恩毫不犹豫地把所有责任一股脑全都推到了郭子仪的头上。
李亨本来对郭子仪就非常猜忌,现在自然也就就坡下驴,马上下诏免去了郭子仪的军职,遣使将其召回长安。
郭子仪担任朔方军主帅多年,很受将士爱戴,因此听说他要被调走,将士们全都不约而同地走出了营门,挡住了道路,流着眼泪请求郭子仪留下来。
郭子仪骗他们说:我现在是去为朝廷的使者饯行,不是要走。
将士们这才让出了一条通道。
郭子仪立即策马挥鞭,头也不回地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