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悲歌】第二十七章 我因为初次到太原府任职,对情况不了解,结果给了身边人徇私舞弊“钻空子”的机会
相关推荐
-
清山西“咸丰四年月·介休县·公元和”五十两银锭一枚
清山西"咸丰四年月·介休县·公元和"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48.8g,锭形完美,戳记打制工整清晰,文字饱满立体,原味醇厚包浆,银光粉嫩柔亮,原始状态
-
【山西文史】张颔:古代少数民族在今山西遗踪
自古以来, 山西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 它位于中国的中北部, 北通塞外草原, 南临中原腹地, 成为华夏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匈奴.鲜卑.柔然.突厥-- 古代的这些少数民族, ...
-
两则相叠的旅行日记
咸丰元年(1851),倭仁外放为叶尔羌帮办大臣,正月二十日其携家眷自京城出发,七月初三抵达,行程一百六十天.于二月初一,自平定县槐树铺入山西境,二月十九日,从风陵渡入陕西界,历时十九天,行程一一写入日 ...
-
“介休县红封平”五十两银锭
清代山西"光绪廿九年十二月 介休县 文聚兴 红封平"五十两银锭,重1866.1克,保存完好,铸纹毕现
-
【宦海悲歌】第一章
我叫张集馨,是江苏仪征人. 我出生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自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29岁中进士,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直到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被劾革职,在官场混迹了三十六年 ...
-
【宦海悲歌】第三十七章 林知县只因性格太过刚直,处事又不够圆滑,因此反成了众人眼中的另类,早早地被淘汰出局
介休知县林大人为人剽悍,性格刚烈,我来山西工作以来,与之相处得不错,他对我也非常感激和信任. 我代理雁平道时,介休县出了件案子. 原告姓侯,控告他的侄媳妇害死其堂侄,又推入井中毁尸灭迹.并以县衙验尸不 ...
-
【宦海悲歌】第二十六章 经过软硬兼施一番劝导,郭嗣宗终于答应签字画押撤诉罢访结案
郭嗣宗诉亲女被害案,由于郭氏死缠烂打.蛮不讲理,致使上下大小官员无人愿意沾惹此案,因此一拖数年,一直搁着,直到太原知府王有壬大人调走,这件案子也没个着落. 我来到太原府后,立志清理旧案,遂命候补知县靳 ...
-
【宦海悲歌】第二十四章 恒通听到消息后,大为惶恐,深夜来我府中哀求通融,情词颇为可怜
根据巡抚申启贤大人的批示,我回到知府衙门,立刻提审长庆和文英阿. 两个家伙到堂后,倔强不服,百般抵赖.经严刑拷问,两人终于招供. 据文英阿供称,窝藏案犯属实,寻机递刀给根寅儿暴力拒捕也是他的主意.昨天 ...
-
【宦海悲歌】第二十三章 不管涉及到谁,也不管他背景多深、级别多高,都要务必审问清楚,将凶犯绳之以法
上文书说到满兵慓悍骄横,无法无天,连山西巡抚申大人和前任太原知府都怵头,上上下下畏之如虎,简直不可思议. 太原府理事通判麟耀劝我别管闲事,您在太原才干几年呢,连上级领导都不愿惹他们,您何苦去得罪他们呢 ...
-
【宦海悲歌】第二十二章 我说过,朔平府的官风、民风都不太好,等到了太原府任职后一看,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说过,朔平府的官风.民风都不太好,等到了太原府任职后一看,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其实是个体制问题,也怪不得大小官吏和百姓. 太原府最令人难以容忍的是,满营驻军很难管.将官糊涂,兵 ...
-
【宦海悲歌】第十七章 我命人布告各州县,在辖区内合适位置都要设置医药废品回收箱,药用废纸统一回收、按时集中焚毁
我在朔平任上时,发现有个叫佟礼的人,是做还魂药的野郎中,专门回收各官署和药局铺户废弃不用的药材包装纸,拿回去煮烂捣成纸浆,重新制作成纸. 质地细腻稍微白一点的就卖给各店铺作记账本子用,质地粗糙颜色灰黑 ...
-
【宦海悲歌】第二章 大伯一家本是兄弟至亲,但他们行事却像是前世冤家仇敌,把我们一家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第二章 再说我大伯一家,本是兄弟至亲,但他们行事却像是前世冤家仇敌,把我们一家搅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大伯的几个孩子从小都没上过学,我大娘又是个母老虎,对孩子一味溺爱纵容,所以我那几个叔伯兄弟一个个 ...
-
【宦海悲歌】第五十六章 主持大家庭,头绪繁多,用度繁杂,没有点吃亏精神是办不好的
我丁忧在家,妻妾奴婢十余人,米盐零杂.生活用度花销是个不小的数目. 有一天兼祧父检点账目,不禁发愁,劝我早想点办法,不能这样坐吃山空. 其实,我一个在家守孝的道员也没有更好的挣钱办法. 无奈,只好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