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泻心汤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泻心汤,专治各种火热证
<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心气不足[1],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吐血:17)泻心汤方:亦治霍乱.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注释: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火毒疮疖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痞满,痞闷,吐血便血,上热下寒——附子泻心汤
4上热下寒--刘渡舟医案 佟某,女,26岁.患大便干结,数日一次,腹不满,牙床肿痛,口腔溃烂,口渴欲饮,小便黄赤.至午后日暮之时则头面烘热而赤,此证每月一发,多在月经来潮之前,病已一年.始以为胃肠燥热 ...
-
【古今医案按】溺血
(清·俞震) 薛立斋治一妇人,小便血,因怒气寒热,或头痛,或胁胀.用加味逍遥散,诸证稍愈.惟头痛,此阳气虚,用补中益气加蔓荆子而痊.后郁怒,小腹内㽲痛,次日尿痛热甚,仍用加味逍遥散加龙胆草,并归脾汤.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肝郁化火证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附子泻心汤——胃痛,吐血,久痢下血,慢性胃炎
9胃痛吐血--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六十二岁.初诊:一九七七年二月十六日.有胃病史多年,春节期间操劳过度,加上婆媳不和,胃病又发作.昨天突然呕吐咖啡色胃内物,大便黑色,继而时吐鲜血,要求出诊.患者卧床 ...
-
大黄黄连泻心汤——肾炎,胃胀,丹药中毒,带状泡疹,三叉神经痛
38肾炎--张琪医案 赫某,男,65岁,退休干部,1997年4月10日初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5年余,近半年来,出现食欲减退,有时恶心,口中氨味,胃脘胀满,大便秘结,检查:血肌酐475umol/L,尿 ...
-
《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
<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若脉象微似有热者,愚恒用大黄三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四五钱.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愚恒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六七分,用开 ...
-
《张氏医通》伊芳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 黄连(酒煮.) 黄芩(酒炒.) 大黄(酒浸.等分.) 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 三黄丸 治诸实热不解. 三黄汤为末 ...
-
《金匮悬解》卷十五——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金匮悬解卷十五 内伤杂病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十三章 肺痿.肺痈者,咳嗽上气之标,咳嗽上气者,肺痿.肺痈之本.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肺痈之病,外感风邪而伤湿热.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渐而成者,而咳 ...
-
宋柏杉老师直击临床讲金匮6经方临床新用
宋柏杉,1991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自幼随父学医,对<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医学衷中参西录>.<温 ...
-
金匮之盟,最好的解释是杜太后的母亲情怀。(两宋繁华往事150)
杜太后,生于唐末,历经五代,直至北宋建国.60岁的人生,一个甲子而已,却经过了七个朝代.如此乱世,会赋予人怎样的思考?至少,会迥异于四海升平之世. 北宋初立,所占不过中原之地,南方割据称雄.北方契丹虎 ...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药]黄芪三两(9g)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克) 生姜六两(18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 血痹,阴 ...
-
【自学中医必背】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 ...
-
《金匮悬解》复解肺痈提纲,并附红楼医案
肺痈二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血脓,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 ...
-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34)
Ø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接着下来我们来看呕吐,哕,下利病脉症治第十七,呕家我们开始它分呕啊,吐啊,哕啊,下利啊,诸如此类.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