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1.实验室检查:

  1.1.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大多正常。

  1.2.血清学试验:FMDV血清学试验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扩散沉淀试验、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放射免疫试骑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其中ELISA具有灵敏、快速、价廉、易普及等优点,是OIE/FAO(国际兽医局/国际粮农组织)的口蹄疫世界参考实验室确认的检测FMDV抗原和病毒血清学应优先采用的方法,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可用积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并确定病毒的血清型,用间接法和液相阻断ELISA法(LPB-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和型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与ELISA方法相当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该方法不需任何特殊设备,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1.3.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寡核苷酸指纹图、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等电聚焦电泳、核酸序列分析和基因芯片技术。其中RT—PCR是目前检测FMDV最为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由于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电泳常用于同源性分析、病毒株遗传变异分析和流行病学研究。基因芯片技术利用核酸杂交特异性高的特点,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多种病原体,可利用高通量、尢规模的病毒分型。

  1.4.病毒分离:主要有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两种方法,目前许多实验室用CYT(小牛甲状腺)细胞和IB-RS-2培养细胞(猪肾细胞株)分离FMDV,动物接种常用乳鼠接种,也可用牛等动物分离病毒。

  1.5.动物试验:动物试验在检测FMDV感染方面具有特殊作用。3~4日龄小白鼠对FMDV最易感。颈背皮下接种水疱皮或水疱液,l~3日生进行性麻痹症状,呼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500g体重以上的豚鼠对FMDV也较易感,趾部皮内注射水疱经3—7日后于接种部位形成淋巴液水疱,必要时可剪下水疱皮研磨制成病毒液,可连续传代。

  2.诊断和鉴别诊断:人类可患各种水疱性疾病,单凭对水疱进行肉眼观察,难以作出鉴别,要从病史、接触史以及实验室诊断综合考虑诊断。对于已知在FMD流行区饮用过牛乳、未消毒的羊乳.而特别在手足部发生的水疱病.通常就可诊断为FMD。口蹄疫尚需和下列疱疹性传染病相鉴别:

  2.1.水痘: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最后达四肢,呈向心性分布,且皮疹开始时为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继为水疱,最后结痂脱落。

  2.2.带状疱疹:皮疹沿一定的神经干路分布,不对称;不超过躯干中线,局部有灼痛。

  2.3.单纯疱疹:多见于表皮和黏膜交界区,如口角、唇缘,鼻孔等附近,水疱成簇,容易复发,可见于流脑,肺炎等病。

  2.4.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所引起,其中口腔疱疹不超过10~12个,常限于咽舌壁、悬雍垂、扁桃体及舌部,确诊需借助病毒分离和特异血清学检查。

  3.并发症、后遗症:口蹄疫病人一般感染FMDV后,如能及时治疗,极大多数患者可在2—3周内完全痊愈,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但若不予及时治疔,特别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外界不良因素存往情况下,继发性感染会产生新的病理变化,如深层溃疡。坏死、脓肿,并可发展为咽炎、支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等。此外,重症病例可并发胃肠炎、神经炎、心肌炎等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