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为人“六戒”之道和处事“五到”之功!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一生奉行三个字:慎忍诚,就是做什么事情就要慎重忍耐诚实。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这样评价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是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是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是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是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读懂曾国藩“六戒”“五到”,就学到了他的为人处事之道。

人“六戒”之道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一直都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危城莫入!所有人都向往渴求的,可能有 害。

人不可贪求过多,日中则斜,月满则亏,物盛则衰,物极必反。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这种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只能说这种事是表面现象或者骗局,这时候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

人不要与众人去争,也要注意安全。“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众人争执、争斗的地方不要去,容易惹麻烦或者招致祸患;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你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或者存在危险。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小的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人无完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和缺点,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和问题,就看不到其优点,甚至把人家全盘否定。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要感情用事,一定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人与人之间有矛盾和隔阂也正常,不要因为一点小恩怨,就忘记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那种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经常说别人短处的人,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可以说是“存心不厚,识量太狭。”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患的种子。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

谋划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见的少数人一起,而不要与众人一起谋划事情。因为谋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与多人商量,别人见识低下,心胸狭小,气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会动摇你的意志,也会破坏你的信心和情绪。

第五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懒”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凡是办大事,首先需要有深厚的阅历和识见,并以才能作为辅助;凡是要成就大事的,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看时机会不会来到。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办大事要以“识”为主,才气、才能不过是辅助罢了。所以恃才傲物的人,往往难以成就大事。当然这里的“识”,不单单指知识,更指的是经验和见识。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处事“五到”之功

一要身到: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

曾国藩说:“做官的要做到身到,那就是要亲自审查重大案件,亲自去乡下考察民情,不得委托他人。带兵打仗的要做到身到,那就要亲自巡查营垒,对阵的时候冲锋在前,不得委托他人,或畏葸不前。”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论语》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不如身教,不管是个人修行还是管理团队,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要心到:用心思考,信念坚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

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心,用心分析综合,用心剖析研究。找到事物的规律,分清事情的大小,分清哪件事应该先做,哪件事应该后做。办事有条理,用心去做,这就是心到。

三要眼到: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曾国藩从细微之处看事识人,练就了一双慧眼,他曾著有《冰鉴》一书,将识人用人之术精研到极致,认为六种心术不正之人千万不可深交,不要重用,还提出识人看人的方法:邪正看眼鼻,奸忠看嘴唇,功名看气宇,事业看精神,寿夭看指爪,风波看脚跟,条理看语言。

四是手到:勤记,勤写,勤整理。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曾国藩要求自己养成随手笔记的习惯,人才的优点和缺点,事情的关键之处,要随时笔记。他有写家书的好习惯,据说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曾国藩通过写日记进行修身,反思自己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反省,不断修炼自己。

五是口到:说理明道,反复叮咛。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

在差遣他人的时候,就应该苦口婆心地反复叮咛,不要怕麻烦。“己预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国藩不仅仅是对同僚和上级,对下属也会耐心地训导,善于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编辑:长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