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齐鲁大地转个圈-孔庙是曲阜最值得一看的

到曲阜来的人当然都是为了看孔庙而来的,曲阜小城不太大,离我住的宾馆不远,溜达十多分钟就到了。这就是孔庙最外面的大门,门额上“万仞宫墙”几个字,出自子贡的“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懂啊)据说原来是明嘉靖时一个山东巡抚所题的,后来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原来的凿了下去,换成乾隆皇帝的御笔。


现在曲阜把“三孔”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捆绑在一起销售,共同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为国家AAAAA级景区,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我觉得三孔里面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这个孔庙  。

其实孔庙就是一个祭祀孔子的祠庙,开始并没有什么规模,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由他的众弟子们将其居住的三间小屋改造成庙堂,只是孔氏族人们在年节供奉。直到后来汉高祖刘邦亲临曲阜孔庙祭孔后,才开始由国家拨款修缮扩大,后来的历代帝王都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并且增修扩建,以至于孔庙的规模越来越大,才成为了现在的模样。


走进孔庙之后,感觉就是牌坊多、门多、石碑多。孔庙里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置,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共有九进院落,从棂星门开始、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大圣门、大成门、杏坛、一直到大成殿。这个金声玉振排坊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大概就是说话声音像敲响金钟的意思吧,和前些年那一句顶一万句的意思差不多。


金声玉振牌坊的各个柱子顶上都蹲着“辟邪”一只,这玩意俗称“朝天吼”,这玩意应该声音不小,跟牌坊的意思很搭呀。


走到这里就开始售票了,好在他们对六十岁以上老人还是免费,我应该衷心的感谢他们,不过这些冷冰冰的金属栏杆和古建筑实在是有些不搭呀。

 

孔庙的占地面积相当的大,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都是明、清两代遗留的,前后共有的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而且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但是在这诺大的孔庙里只有中间部分人满为患,熙熙攘攘的游客全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两边宽敞的地方几乎没有人光顾。


俗话说心诚则灵,看到没有,这些穿红衣服的人都是孔老夫子真正的粉丝,这些孔粉们每次来到孔庙朝拜孔圣人都不能随随便便的,他们都必须装扮上专门的服饰才显得心灵,同他们相比我实在是自愧不如,就是看看热闹了。

 


这个棂星门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庙的大门,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有这道门。古代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有国家人才辈出之意,因此古代帝王祭天时首先祭棂星,祭祀孔子规格也如同祭天一样。这个棂星门建于清乾隆年间,六楹四柱,铁梁石柱,柱的顶端屹立着四尊天将石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柱下石鼓抱夹,使建筑风格稳重端庄。

过了棂星门就是这个“太和元气”牌坊,太和元气的意思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在太和元气牌坊后面是“至圣庙”牌坊,因为孔老夫子被称为圣人,所以孔庙也就被称作至圣庙,据说这个牌坊很有说道,那个圣字没有上面的一横,表示孔子的学问和思想上不封顶,是至高无上的。
 


这个像城门的建筑叫“圣时门”,圣时门建于明代,飞檐斗拱,顶为绿琉璃瓦,门上钉有黄橙橙的门钉,前后石陛御道上被铁栏杆围上的是明代的二龙戏珠浮雕,图中的游龙翻江倒海,喷云吐雾,气势不凡。门的东西两侧各立有一座木坊,两坊形制相同,上边置有牌楼,三间四柱,斗拱密集,檐翼起翘,柱上透雕有石狮、天禄像,造型古朴。

圣时门的后面是“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后来永乐年间扩建后成为现在的二门。清初名叫“天阶门”,后来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此门高9.92米,长17.28米,宽8.96米。阔五间,深2间,3门,单檐歇山顶,灰瓦绿边,七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拱。梁枋肥宽,平板枋高狭,均呈清代特点,只有外檐八角石柱侧角升起,当是明代遗物。


在方砖铺路的中间有一条铮亮的大理石路面,不知道设什么意思,有点像司马道中的御道。

 
继续往里走就是大中门,这个大中门曾经的是宋代孔庙大门,当时称“中和门”,意思就是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明代扩建庙改称“大中门”,赞孔子的学问是集人类知识之大成,中,取“中庸”之意,“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不偏,庸不易。离开中者,就不是正道,成了邪道、歪门。就是说不左不右,公平正道,向前为中庸。大中门东西两头有角楼两座是守卫孔庙用的。


进了大中门,就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这里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但这里有两尊非常瞩目的石碑,虽然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但好在旁边有碑文的抄录版,原来这是一尊明朝的“预制孔子庙碑”。


这尊围着很多人观看的石碑是“大明诏旨”碑,看见上面有个红色的字迹吗?传说孔庙中的很多石碑在问个中都难道厄运,而在恶棍们正要对这块石碑下手时,这块石碑上突然显现了这个红色“留”字(现在清晰可见),于是恶棍们被吓了回去,这块石碑得以保留。


这个建筑叫“奎文阁”,是孔庙的藏书的楼,因为中国古代的奎星为二十八宿之一,文章写的漂亮。奎文阁始建于宋代三重飞檐,四层斗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但是游客们只能走到这里,上边游人止步。

 


过了奎文阁就看见一个连着一个的碑亭,这就是孔庙里著名的十三碑亭。十三碑亭最早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有御碑亭之间挨得太近了,在十三碑亭之间还可以看到这样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就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是碑亭建筑中的奇观,这种犬牙交错的建筑模式,也只有在孔庙十三碑亭的院落里才会出现。这种匠心独具的建筑美学,巧妙地解决了空间狭窄所造成的拥挤现象,不仅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以一种文化现象留给后人不尽的思索。

 
 


过了十三碑亭就是大成门了,到了这里孔庙里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上演。大成门是孔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呈朱红色,每组扇门按照皇宫礼制共有一百零八颗门钉,以此表示孔庙建筑规制之高。“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有三门,为表示对圣庙的礼敬,遇有重大仪典才开启中门,平日均以两腋出入,但现在是两个腋门紧闭中门大开。


进了大成门首先看到的是孔庙的杏坛,相传这里是孔子讲学之所,在大成殿前的院落正中。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在此建坛,在坛周围环植以杏,命名为杏坛,以纪念孔子杏坛讲学的历史故事。金代又在坛上建亭,大学士党怀英篆书的“杏坛”二字石碑立在亭上。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即杏坛。杏坛是一座方亭,重檐,四面歇山顶,十字结脊,黄瓦飞檐二层,双重斗拱。曾有诗人以妙句描绘杏坛的景色,“独有杏坛春意早,年年花发旧时红”,亭的四周杏树繁茂


过了杏坛就是孔庙最大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在全国各地的孔庙里都有,但是这里的最大。大成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32米,长54米,深34米,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巍峨壮丽。

 


大成殿最著名的是它的盘龙柱,共有石柱二十八根,高5.98米,直径达0.81米,两山及后檐的十八根柱子是浅雕云龙纹,每柱有七十二团龙,特别的是前檐这十根柱子上是精彩的深浮雕云龙纹,每根柱上是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似脱壁欲出,精美绝伦。这十根盘龙的柱子上比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柱子都漂亮,北京的是浅浮雕的,据说每当皇帝来孔庙朝拜的时候,这十根盘龙柱都必须用黄布蒙上,怕真龙看见不高兴。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塑像,七十二弟子及儒家的历代先贤塑像分侍左右。历朝历代皇帝的重大祭孔活动就在大殿里举行。殿下是巨型的须弥座石台基,高2米,占地1836平方米。殿前露台轩敞,旧时祭孔的“八佾舞”也在这里举行。


大成殿的另一绝就是殿内的十方巨匾,最上边高悬的是“万世师表”,下面还有三副楹联,虽然内容我领会不透,但是那书法真是绝顶的漂亮,据说都是清乾隆帝的手书。


但是大成殿里还有一块写着“兴天地参”的巨匾,就在“万世师表”的对面,因为在大门的背面,所以正常一般人都看不到,只有把相机伸进去翻过来才能拍到。


曲阜的孔庙实在是太大了,同时也太美了,走在这里只有震感,它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全庙共有五殿、一祠、一阁、一坛、两堂、十七碑亭、五十三门坊,共计有殿庑四百六十六间,所以它与北京的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并列称为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

(0)

相关推荐

  • 【征文大赛075】 孔子故里行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孔子故里行 包作军 鲁国故都曲阜,以其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而蜚声中外.山东向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说法,圣人即孔 ...

  • 曲阜朝圣 —— 孔庙(三)

    中国古代见诸于文字的传承方式除了书籍(包括甲骨文.竹简绢.纸写本和印刷书籍),另外的传承方式就是青铜器的铭文和石刻碑文.石刻的碑文相对于书籍而言,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些,但由于风化原因,露天碑刻保存时间也 ...

  • 曲阜朝圣 —— 孔庙(二)

    孔庙始建于春秋,历经两千多年历朝各代近百次增修扩建,至明清时形成现在的规模.孔庙南北长约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占地140000平米,三路布局,九进院落,贯穿于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与故 ...

  • 山东曲阜(3)·从仙源县到曲阜县,孔氏南宗与北宋开始的衍圣公爵

    北宋的仙源县城,以黄帝的名义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改曲阜为仙源县,治所位于今日城东旧县村附近.宋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开始大造祥瑞和图谶,用来宣示中原王朝的正统地位.大中祥符元年 ...

  • 说说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又叫"阙里至圣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修建,历代都有增修扩建.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越来越大, ...

  • 你被乱花渐欲迷了眼?来看看春雨下的齐鲁大地,美成壁纸

    清明过后, 雨水逐渐增多. 蒙蒙细雨,不约而同的在山东各地登场了. 不同于其他时节的雨, 盛春时节的春雨最是绵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雨,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落下来. 悄 ...

  • 这场制冷盛会在齐鲁大地迸发新活力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济济,精英荟萃,制冷行业也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为助力山东企业快速成果转化.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对接优质资源.满足企业发展和开拓市场的需求,以及带领企业探寻双循环下制 ...

  • 齐鲁大地,孔孟之乡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 ...

  • 二十年代的山东,张宗昌治下的齐鲁大地

    山东济南.☆.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城市区域随之扩大,济南工商各业有长足发展.1911年末,津浦铁路济南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张宗昌任军务督办:民国十四年(1925年)7 ...

  • 从齐鲁大地到彩云之南,产业互联网在全国各地焕发强大生机

    --国联股份董事长刘泉率团拓业赋能工作侧记 当前,产业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作为资源的承载单元,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融合各方价值,需要协同广泛力量,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着力在优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

  • 山东号称齐鲁大地,为何简称“鲁”,而不是“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山东号称齐鲁大地,主要因为春秋战国时,在山东地区主要有齐.鲁两个影响力最大的诸侯国.相比之下,齐国实力更强.存在时间更长,但是山东的简称是"鲁",却不是&q ...

  • 【地域风采】韩 玉 林‖再回首,美不胜收的齐鲁大地

    作者简介 韩玉林,笔名"边陲沙打旺",大专文化.不卑不亢,笑对过往,沐浴着绚丽的晚霞,行走在"奔七"的路上. 在教育.警界工作40个春秋.退休后,很快又实现了& ...

  • 齐鲁大地——山东

    山东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富有"威严"气质的土地上,风光秀丽的山川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从济南.泰安.曲阜延伸到邹城的&quo ...

  • 齐鲁儒小贤|曲阜作为齐鲁大地最有名气的县级市,有人不同意吗?

    我是儒小贤 来自齐文化发祥地淄博 关注wo,我有话对你说 作为齐鲁人,觉得咱齐鲁大地名气最大的县城是哪里呢?请不假思索的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答案,但是小贤觉得无论哪里都没毛病,但是小贤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