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灯光点亮心灵(清明思父)】/ 张翠贤

那一夜,灯光点亮心灵(清明思父)
张翠贤
小时候的贫瘠,就像一张大幕,缓缓降落,遮住我好奇的童年,但也让我通过那大幕的孔洞,看到了世界还有许多神奇的地方。
冬天的夜,似乎黑的特别早,那漫长的夜晚,就算是我数遍所有的羊,还是那么难捱。狭小的窗户,被遮挡的严严实实,看不到天,也看不到星,只能感觉热炕氤氲的焦灼味,还有父亲轻轻的鼾声。
另一个难捱,就是一到冬天,会经常停电,家家都有煤油灯,简易的就是把墨水的瓶子改造一下,弄上捻子,倒上煤油,就可以用了,那些冒的老高的黑烟,跳跃升腾着,把窑洞的顶端,熏出如同墨染的花纹,晕染的深浅不同,家家都如此。
一天晚上,又停电了。黑夜就像一张网,吞噬了我寂寞的心,看着那腾的老高的黑烟,幻化着那一片片、一簇簇的象形意。此刻,父亲就拿出了一本书,翻着,我马上过去,让父亲给我读书听,父亲难为情的说:“我不识字啊!”我不依不饶,非要父亲给我读故事,坐在一边低头做针线活的母亲,开口说:“给娃念吧!”脸上都是微笑。于是父亲就勉为其难的开口了:“从前的山里,有一个老财主...”
这个故事名叫《石猴》,讲的是石猴经过岁月成精,惩恶扬善的故事。具体的细节我记不大清楚了,已将近三十年了,但那夜温馨的场面时时浮现在我脑海。
灯光下,父亲认真的读着每一个字,因为好多字不认识,母亲都会帮忙,母亲从小家庭优越,上过几年学,识的字就多些。我在那无聊的岁月里,沉浸在在今天看来那么粗糙的故事里,知道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后来父亲再也没有给我读过故事,随着我上学识字越来越多,自己慢慢的去看书,有时也看个一知半解不太懂,但兴趣浓的不行,但凡看见书,就赶忙翻起来。因为那一夜的灯光一直闪耀在我的心里,让我在无论多么难捱的岁月里,一本书都可以很好的度过,甚至是享受,沉浸其中,忘了一切。
高三时,学习压力大,迷茫和无助,时时撅住我的灵魂,无法解脱时,我就在书中寻求慰藉。那时候,书,就像我的私人天地,把我带入另一个天地,让我悠游自在,灵魂得到暂时的休憩。等积蓄好了力量,继续正装上路。
那年,我毕业后,还没找到正式的工作,就临时在私校上班,工作繁重而辛苦,每天晚上,要到十点以后才下班,因为我要跟学生们的自习,然后负责关好办公室教学楼的灯,我前面的一个教导干事,受不了,辞职了。后来才听说,加上严刻的教导主任,前面好几个都受不了,辞职了。我做的小心翼翼,单调重复的工作,正好让我有空去看书。那时候,我借了很多书,天天晚上陪上晚自习的高三学生到十点多。那天我看一个故事太感人,我就哭的鼻涕眼泪,啜泣不已,正好,校长进来安排事情,一看不知咋了,我不好意思的指指书,一把把书扔进抽屉,校长也是好奇地说:“呦,啥书这么好?”我赧然一笑,做事情去了。这样沉浸与书中的时候很多,有时看的高兴,也会拍案叫绝。
父亲直到去世,会写的字,就是三个字:张俊德。这是他的名字,也是他专门认真练过的字,因为有时候需要作为户主的父亲签名,其他字他会写的很少,尤其是笔画多的字。

那天翻起旧物,无意间看到父亲写的字,那是他自己的名字,心里突然酸楚,忍不住泪水四溢,父亲啊!您走了,快十年了,我从来没有忘记那个夜晚,你在灯下,表情安然的为我读故事,那认真的模样,刻在我的心里,就像丰碑一样,让我多难都去攀登;又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发酵、生根、发芽,进而成为参天大树!
父亲,感谢您!



作者简介:张翠贤,女,乾县乾陵人,忙时传业授道,闲时看书写字,幽情单绪,静享生活。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