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概况

(0)

相关推荐

  • 安庆市振风塔受损 文物专家已赶赴现场!

    2021年05月12日 07:00:09 来源:合肥晚报 0人参与0评论 5月10日晚,地处安庆市的国保文物振风塔在雨中受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5月11日,记者获悉,安徽省文旅厅已派出文物督察处负责人 ...

  • 游记:安庆1

    安庆是我的老家.退休后.终于我去了那里.听父亲说:我的老家"罗岭"在安庆的北门外--,我特意去了那里.看了看. 菱湖公园是安庆较大的公园之一,公园里环境优美.湖老大老大,以水取胜. ...

  • 皖秋之旅 安庆迎江寺

    迎江寺是安庆第一古寺,寺门上"迎江寺"三个楷书金字是清朝光绪皇帝手书,雄浑稳健.矗立寺内的振风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原名"万佛塔"是长江一 ...

  • 狂风暴雨中 “国保”安庆振风塔塔尖“没了”

    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塔"美誉的安庆振风塔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万佛塔,有着453年历史.然而2021.5月10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这座明代建筑遭到 ...

  • 安庆第一中学

    滔滔长江东入海,我居古皖.巍巍学府开文运,我坐龙门.中西交融,文理并重,桃李浴春风,争第一,怀天下,永为国之栋. 列位看官,这首词名是"永为国之栋",写的是大气磅礴.舍我其谁,让人 ...

  • 安庆十大面包店排行榜

    面包是一种用面粉等粉制品制作而成的食品,西方人习惯将面包当做主食,而我们中国人则习惯将面包作为餐后甜点来食用,通过奶油和其他水果的点缀,会让面包变得更诱人,上次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安庆十大饮品店排行榜,上 ...

  • 安庆:迎江寺振风塔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塔,忠烈祠万佛塔不只是三位一体航标灯。

    迎江而立,清寺明塔,说的是安庆市的迎江寺和万佛塔.还记得那里斋饭的清香,还记得独自登塔时,每一层带给鱼的惊喜.塔内明清时期加上二十多年前増置,万佛塔内不下于千佛!不过,万佛塔实乃文峰塔,是为振兴安庆府 ...

  • 安庆十大美食店排行榜

    安庆是一座非常适合去旅游的城市,安庆有着非常多国家级别的风景名胜区,还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庆的风景美如画,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更是数不胜数,而旅游的时候也要吃好,上次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安庆十大面包 ...

  • 曾经迎江路上老镇江的“益美酱园”

    这几天,在故纸堆里整理出两张"益美酱醋厂"的发货票.原本是跟一大堆老票据沾订在一起,花了好半天的力气,又泡水又清刮,好容易才剥离开来. 两张发票,写的商品都是"甲级酱油& ...

  • 何海荣丨濛江概况

    作者简介 何海荣,笔名孤棹摇风,海歌.1974年生,广西藤县人.现任晨鸡国学社社长.藤县濛江诗社副社长.藤县浔江诗社副社长,烟雨楼诗社副社长.<浔风>副总编,作品散见于网络及各地报刊书章. ...

  • 1站北滘,3站大良,9站换乘广州南,广佛交界再迎江居新品

    每日动态  佛山新房   楼市资讯  帮你找房 今日热点导读: 1.上海楼市再出新政:楼盘认购时间延长至7天  暌违顺德7年之久的龙湖再度携新品--龙湖江与城开放了位于顺德伦教的营销中心. 众所周知, ...

  • 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打造网络货运创新发展试验区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是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迎江区位于安庆市的东南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是安庆经济.金融.商贸.文化中心. 近年来,安庆迎江区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 ...

  • “西宫”往事:还记得镇江迎江路的工人文化宫么?《哪吒闹海》还是在那看的!

    在镇江, 说起"西宫"这个地名词,40岁以上的人是知道指的是镇江迎江路上的工人文化宫,这还是改革开放后,镇江建设的首家影剧院. 虽然最近<哪咤之魔童降世>特别的火,但当 ...

  • 爆款预定!断供3年,老广们熟悉的千灯湖再迎江景住宅

    未来想留在老城区,成本要多高?以下几件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先三大重头戏即将揭幕,一个是万科花地湾项目,首批售价将不低于5万/㎡. 另一个是雅居乐项目,2016年拿地价近3.7万/㎡,一鸣惊人, ...

  •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丨安庆市迎江区张健常务副区长一行莅临巨米智能参观考察

    10月23日,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健率迎江区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江文东和迎江区发改委工作人员吴艳等一行领导莅临巨米智能参观考察,巨米智能董事长朱林海.常务副总经理张宇科.副总经理张文 ...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三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三

  •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二

    马江波老师教你画国画《云峰迎秋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