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你以为的写生,就真的是你以为的写生吗?
引言:
“这是法国南部圣维克托山的风景,它沐浴在光线中,然而稳定、坚实。它呈现了清楚的图案,但又使人感觉到巨大的深度与距离。塞尚标示出位于中央的旱桥和道路的水平线和前景房屋的垂直线,这种方式有一种秩序感和恬静感,但是我们并不感觉到那时塞尚强加给自然的一种秩序。甚至他的笔触也安排得跟画面的主要线条一致,加强了画面的自然的和谐感。塞尚无须借助于勾画轮廓线就能改变笔触的方向……”
——《艺术的故事》[英]恩斯特·贡布里希 [E.H.Gombrich]著

《圣维克多山》
圣维克多山是塞尚家乡埃克斯附近的风景。围绕这一主题,塞尚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许多同一题材的变体画。从这些描绘圣维克多山风景的系列作品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塞尚绘画风格的转变。 他不再纠缠于所绘制的对象的具体细节,而是转而用色块表达形体和图像结构,去深入探索和发掘自然事物的几何图形本质。

维克多山——使他似乎重新找到了久已失落的东西,一个使他永久不会疲倦的主题——风景画。于是他每天带上作画的工具到大自然中去作画,描绘他心中的“圣维克多山”。

Mont Sainte-Victoire and the Viaduct of the Arc River Valley
塞尚 1882-1885
塞尚笔下早期的圣维克多山。

塞尚《圣·维克多山》系列的四个时期:
1882-85,1885-87,1904和1904-06

有大松树的圣维克多山 保罗·塞尚 1885-1887年
布面油画 67 x 92.5厘米 柯陶德美术馆 伦敦
1895年,这幅画首次对公众展示,人们对此画纷纷表示难以理解, 当时的人们无法接受,因为这与传统的风景作品相比, 塞尚的这种表现手法, 显得“粗糙”、 “笨拙”,往往有一种缺少技巧的稚拙感,甚至被一些人讥笑为“涂鸦”。但塞尚并没有在意当时人们的嘲笑,一直用艺术作品探索实现他的艺术理念。

塞尚《圣维克多山》1888-89
新的艺术思想,代表着他要放弃一切传统的法则,从零开始作画。
塞尚曾说过:“ 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为类似圆球、立锥体、圆柱体。 人们必须在这些单纯形象的基础上学习画画,然后人们就能画一切想画的东西。”他把结构视为表现一切物体的根本。 他说,线条和明暗都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的。

塞尚《圣维克多山》1902-1904
塞尚是探索一种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去表现自然。 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
圣维克多山系列作品

《圣维克多山》Montagne Sainte-Victoire
1904-1906 布面油画 70*92cm 美国费城美术馆藏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

塞尚《圣维克多山》1902-1904

塞尚 Mont Sainte-Victoire, 1904-06

塞尚 Mont Sainte-Victoire, 1902-04

1874 Going to work at Auvers-sur-Oise
塞尚 在自然的提示中,为我们找到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自然, 不仅开启了自己新的艺术篇章,也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