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 |《经典中医概论》04:合一与顺道

(0)

相关推荐

  • “鲜”是“仙”的最初写法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这个"仙"是道教特有的,是华夏文明有别于其他古文明文一大特征,其实不然,这是一种错觉,它是原始苯教固有的概念. "仙"原本是古藏语对已升天而去 ...

  • 中医思维

    "天人相应"及"取类比象"乃中医思维,也是中医之精髓.中医思维模式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 取类比象".将" ...

  • 论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子就是阳气始萌,滋生于地下的意思.子代表水,阳气刚刚上升的阶段,孕育在地下初生发育.同时代表(坎卦),六数,一数,也代表时间.,代表北方. (丑),丑就是纽也,地下寒气自屈曲回升也,水土成份来 ...

  •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23

    药性与尝药 现在的教材把中药学和方剂学简单且固化了,所有的药物按照功效来分类,比如说第一章是解表药,解表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然后第二章是清热药,再细分为清气分热.清血分热.清湿热.清热解毒等等. ...

  • 李辛 | 《经典中医概论》15:物质化的迷途

    物质化的迷途 学针灸的时候,前辈都讲:"宁失其穴,勿失其经".这个经是人体的十二条经络,相当于北京的一号线,二号线,或者二环.三环,是主要的交通干线.穴位是什么呢?是每一站点,会有 ...

  •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13

    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 中医常常讲"调神". 很多人觉得调神很玄.为什么呢? 我们的认知过程中,用来思维的原料(感受与概念),还有表达用的语境与知识体系,乃至模式是现代版的,偏重于文 ...

  • 李辛 | 《经典中医概论》27:文明的历程

    文明的历程 学中医的方法,就是体会. 体会自己的身心,体会精气形神各个层面的细微变化和规律,在已经细微化的身心感受基础之上,来体会外物.体会他人.体会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交感互通. 只有经过这一训练过 ...

  • 李辛 | 《经典中医概论》28:神交与气交

    现在讲的是传统文化里很重要的东西.看,是得其"神":闻,是得其"气":吃,是得其"味",前两个部分偏于无形的层面,发挥无形的作用:后面就是物 ...

  • 李辛:中医眼中的抑郁症,该怎么治疗?

    李辛:中医眼中的抑郁症,该怎么治疗?

  •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修身养性,和精气神的保护(问答)

    提问: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回答:对于抑郁症或者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饮食上没有特别的要求,主要注意脾胃的保养,还可以根据他体质的厚薄,神气的清浊,在食物上进行厚薄清浊的调整. 人呢很有意思,往往 ...

  • 李育经典作品欣赏04

    李育经典作品欣赏04

  • 李辛《中医与健康的对话》之儿童健康讲记1 与大自然交好 与内在世界相连

    本节目为著名主持人雅清基于<儿童健康讲记>展开对李辛的访谈. 主持人简介 雅清(原名崔雅清),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全国首档中华传统文化国学广播节目<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