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3-6岁的娃数学,家长首先要干的是什么?
上次聊完关于3-6岁的娃如何数学启蒙,没想到有这么多家长关心,那么我就个人的一些体会再来讲一点个人看法。
家长在鸡娃的过程中,首先要干什么?
我觉得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养成平常心。
其实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我会这个技能,我自然也会教这个技能,何况学前教育的数学那么简单,还有不会教的道理?
然而专业和教学真的是两回事。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数学家叫Lefschetz,此人做学问一流,但是如果说讲课的水平,怕是末流中的末流。他讲黎曼几何能讲到就算黎曼本人也听不懂的地步。
而且教学水平这个事情和学历并不成正比;会教难的内容不一定会教简单的;会教好学生不一定会教笨学生。再牛叉的老师,也总有那么一两款学生是搞不定的,当然还有的学生是任何一款老师也搞不定的。所以你要鸡娃,必须要有一点教学能力,起码要在思想上重视这个事,不能简单地把会做题和会讲课划等号。
而且孩子这个阶段的数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也是仅有的可以对数学几乎以碾压态势来俯视的阶段(抛开那些变态的幼升小的找规律题),因此很多人自信满满:这我还能教不会了?
我们总是习惯以自己的认知水平来衡量孩子,然而年纪越小的孩子,启蒙越难。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自鸡的话,耐心比什么都重要。你指望一个3-6岁的娃就会化归?显然办不到啊!这个时候他们能做的主要就是模仿和记忆。因此很多时候你就只是充当一个人肉复读机或者人肉检查仪。
还有的家长信奉理论为先导。要知道教育理论这个东西其实也是统计规律,对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对的,但是到你孩子身上,那可就不一定了。每个孩子的个性是完全不同的,对于那些书上规律性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但是绝不能严格地死抠。比如书上说3岁要怎么样怎么样,那是一般情况下。你必须要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有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提早或者延迟一些训练。
这就和看病是一样的。某药有效率达到95%,具体到个体就很难说你是不是落在那95%里面,如果运气不好,那对个体而言就是100%的灾难。教育也一样,所以为什么我一直鼓励家长要自己教娃,特别是越小的越要自己教,因为你是最具备条件掌握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的人,也是最应该掌握出一套教自己娃方法的人。
有家长看了一堆幼儿教育的书,但是却很少实践,那也不行。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不是自然的。我见过很多家长讲起教育理论来头头是道,但是自己上手就抓了瞎,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当一个好的数学老师要具备两个条件:题会做,讲的懂。3-6岁的小孩子的数学启蒙的知识,你觉得按照现在家长的水平,有几个是不懂的?但是有几个能把孩子教会呢?
因为教学这个事真的是一门学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都按照书去教,那就犯了以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最简答的来说,鼓励和惩戒该如何结合运用,你不得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么?
事实上,教育的学问真的不小,要成为一名会鸡娃的家长,不是说看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书就能会教了,这是一门侧重实践的学问。但是教自家娃的时候又和教别人家的娃不一样,这种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当然,完全抛弃教育理论,纯走实践路线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当然,也有家长能用这种方式走通的,但是适当掌握一些教育理论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我故意搪塞、敷衍,但是很多家长在问我问题的时候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其实所有的问题归结到底就是一个问题:贼老师,我娃数学不好,怎么办?
我怎么会知道怎么办?
你没有告诉我你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好,是代数不好还是几何不好,是计算不好还是面积不好,是平时可以考试不行还是平时不行考试不行?他是有兴趣但是学不好还是压根就厌学?你不能精准地提炼出孩子数学学习中的问题,说明你压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么又有谁能帮你呢?
所以想要鸡娃,第一步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懂自己的孩子,这样才能给他最大的帮助。
如果你连3-6岁的娃都鸡不好,那还怎么应对他以后的学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