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14亿人都会的大合唱!
相关推荐
-
聂耳写完《义勇军进行曲》不久,便死于日本,遗体口鼻皆有鲜血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上映.这部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受到革命思想影响,从而走上民族救亡战场的电影引起了上海滩的轰动,电影主题曲也随之唱响上海.进而传唱到整个中国. 19 ...
-
华夏儿女应该知道国歌的诞生——我看《故事里的中国国歌》
文/临海凭风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 ...
-
影响世界的新中国之歌原来曾是这部影片的片尾曲
1934年,为了响应民众抗日的呼声,上海电通公司制作了影片<风云儿女>.电影以主人公们在战场上的激昂歌声作结,这就是田汉作词.聂耳作词的新中国之歌--<义勇军进行曲>. 来源: ...
-
感受时代强音 传承聂耳精神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字数:1374 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梁栋讲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本报记者 曾永洪 摄 记者团在聂耳纪念馆采访 本报记者 曾永洪 摄□ 本报记者 张雯 ...
-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bai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 ...
-
《国歌》诞生的年代
.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在开国大典上 ...
-
一个人内心变强大的4种能力(此文无价)
文 | 有书琳琳柒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有这么一首歌,会让每个国人,热血沸腾: 有这么一首歌,会让中华民族,备受鼓舞. 过去,它是号召国人觉醒的不屈之歌:它是驱策战士勇往直前的信念之歌. 如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的成名作,很多仙侠书迷是跪着看完的!
近几年随着仙侠类电视剧的热播 很多人以为,修仙小说是现代互联网的产物 着迷于仙侠奇幻的你或许不知道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 这类小说早已风行 还珠楼主 就是创立这一文学流派的鼻祖 不比现在娱乐至上的年代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如果他在吐槽大会,足以让西方政客闭麦
他是清末最后的一根辫子 他号称"清末怪才" 精通英.法.德.拉丁 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 他在西方比在中国有名 1913年与泰戈尔一起 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辜鸿铭 辜鸿铭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比“祝融号”更早登陆宇宙的,是1800年前他的目光
近期,我国"祝融号" 首次火星探勘任务,成功着陆火星 成为世界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 在国际社会上获得广泛关注及赞叹 美国花了几十年才完成的任务 我们首次便获得耀眼成绩 我国对于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的笔下一半“野蛮”,一半“纯真”
在中国近代文坛上 从来不缺乏大师 鲁迅.巴金.朱自清.钱钟书... 沈从文的名字或许熟悉 但说起他,却又相对陌生 他曾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著作被翻译,远销海外 世界上有无数旅客 因为拜读沈从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跟他比,“开脑洞”都弱爆了!
在20世纪初 在当时中国的4亿人口里 就有超过3亿人目不识丁 或许这也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 他的出现,让更多底层人民 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知识 他是平民教育家 晏阳初 1890年10月 晏阳初出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的功绩,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近期的中印事件 让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家 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这里,科普三个有关印度冷知识 你们知道现在的印度 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文字吗? 纸币上印有17种印度语言 全印度共计二十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如果曹操参加两会,最关心的提案或许是这个?
近期一条 #建议应届生身份保留延长至5年#的话题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 围绕着人才吸引.人才管理以及就业公平性 进行多种观点的探讨 在这个教育资源丰富的时代 每年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 也诞生不少杰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有《背影》
提起民国的文人才子 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 鲁迅.老舍.胡适等 还有一位作家 也曾感动过每一辈人的一位作家 他就是<背影>的作者--朱自清 朱自清,生于1898年 刚出生时,他的父亲 ...
-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丨他就是行走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在阴间热搜满天的当下 我们发现成为一个艺人的门槛越来越低 最早不说歌影视三栖,至少要领域专精 后来没有业务能力,颜值能打也勉强能行 最后发现有些演员竟然连遵纪守法都做不到 甚至还直踩民族底线?? 但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