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道德经(三)

(0)

相关推荐

  • 高恒解《老子》之七十三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 勇猛无畏的人能杀死敌人也容易 ...

  • 高恒解《老子》之十七

    高恒解<老子>之十七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好的统 ...

  • 高恒解《老子》之七十二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则统治者就将大祸临头了.没有庄重和尊严的活着,没有人 ...

  • 曹贼!勇者学习曹操唯才是举!对公主使用“优化”消除记忆?

    曹贼!勇者学习曹操唯才是举!对公主使用"优化"消除记忆?

  • 曹操发三道《求贤令》,为何要唯才是举?看完才知道什么是聪明人

    目前,人们对曹操公认的是: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在东汉末期烽烟四起的年代,他南征北讨,统一北方,与他重视阵才,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 正如其所言:"自古受命及中兴 ...

  • 你知道曹魏哪些人符合唯才是举吗?

    接续前文,上一篇稍稍提及了曹操的唯才是举,分析政令同样要考虑它背后的社会环境与历史事件,本篇聊作补充,曹魏有哪些人符合唯才是举. 写在前面,唯才是举并不等同于重视底层,诚然,底层百姓基数更大,但以其受 ...

  • 国学精粹道德经(一)

    第一章: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ǎo).此两者,同出而亦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字面理解 道,可道, ...

  • 国学精粹道德经(二)

    第二章:不言之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 ...

  • 国学精粹三百句(中),原文与译文

    习国学 101.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离娄下>) [译文]孟子说:"似是而非的礼,似是而非的义,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

  • 国学精粹三百句,原文 译文 (上)

    学国学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了以后要不断地复习.实习, ...

  • 道德经三十四章——大道汜兮

    这一章继续对道进行赞美,进行美誉. 先贴下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 ...

  • 国学精粹《四书》精华80句,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值得学习、背诵

    "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包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著作.朱熹曾说:"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 ...

  • 国学精粹“四书五经”开篇首句,句句精华,句句人生大智慧

    "四书五经"的开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提出的都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命题,提供的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依止,乃真正的精华所在."四书"为<论语><孟 ...

  • 道德经三十五章——执大象

    老子在这一章继续讲述道的作用. 先贴下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掌握了大道,天下的人都会往这里投奔 ,投奔这 ...

  • 道德经三十六章——将欲歙之

    这一章,以为是极为精彩,极为实用的,也是 老子 辩证 逻辑下 的 另外一番大道理. 先贴下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