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到底有多重要,让大唐如此紧张?

【本文由賨人客蜀山笔侠)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名为《从军行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整首诗的表意是: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攻破楼兰,誓不返回家乡。

这里提到了3个地名:

1、青海

就是今天的青海湖。

2、玉门关

著名雄关,现虽已残破,但在古代,它是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对维护中原王朝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楼兰

楼兰就是楼兰国,西域诸国之一,相信大家多少都听说过,但它到底起着什么作用,让诗人如此看重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系统地了解楼兰,希望这次过后,你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曾经的西域七雄。

我们先来看地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楼兰在玉门关外,位于塔里木盆地东侧、罗布泊西北。这个位置有什么特殊性呢?

塔里木盆地中央是巨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是无法穿越和居住的,所以,西域人都生活在盆地的四周,交通也呈环形分布。

丝绸之路经过这里的时候有两条线路:一条走北侧环线,一条走南侧环线。而楼兰,则刚好位于两条环线的交叉点,也就是说:不管走哪条线路,都要经过楼兰,你说这个位置重不重要?

那么,楼兰这个地方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结合正史和笔侠的个人观点,楼兰的历史大致是这样的:

最早的楼兰人是从葱岭(帕米尔高原)翻越而来的,他们和中原人不同,中原人是从中南半岛(东南亚)迁徙而来,所以,他们的长相和肤色存在很大的差别。

简单地说:就是楼兰人是白种人。他们也是我国史书上说的——吐火罗人

上图为楼兰出土女尸复原图

西域是汉朝才打通的,所以,我们对楼兰人的真正了解是从汉朝开始的。

玉门关是大汉西北的边防重镇,而楼兰则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两者对于大汉来说缺一不可。所以,汉朝对企图控制楼兰和西域的匈奴发起了大反击,使西域很长时间处于汉王朝的统治之下。

楼兰被汉王朝更名为鄯善,其都城也被迁至扜泥(今新疆若羌附近),原楼兰城则被汉王朝改为军事重镇,一直延续至后世。

到唐朝的时候,西域的突厥再度形成边防大患,楼兰则首当其冲,一度落入突厥之手。大唐为重整中原王朝雄风,和突厥展开了南北大对决,突厥虽受到重创,但其残余势力仍对大唐构成严重威胁,再加上西边的吐蕃,大唐的压力不可谓不小,请看地图:

大唐的河西走廊面临突厥和吐蕃两大强敌的夹攻,形势非常严峻。中唐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就写于这段时间,他虽是一介文人,但他的心声也代表了整个大唐人民的呼声,如果不能压制突厥和吐蕃,大唐的丝绸之路将永无宁日。

后来,大唐采取一贯策略,联合回纥灭了突厥,而回纥,则成了下一个北方霸主。

再回头来看楼兰(鄯善),楼兰迁都改名后,成了西域七雄(乌孙、龟兹、鄯善、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之一。但西域小国永远只能做中原王朝的配角,南北朝时期,鄯善被北魏所灭,楼兰人也从此融入到其它民族中,逐渐消失。如今,在楼兰故地,只剩下了一些依稀可见的遗迹。

这就是楼兰的历史,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解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走一走河西走廊,去回望一下那段传奇的历史。

今天就到这里吧,如果你喜欢作者的风格,请不吝赐赞,在此谢过。

明天继续……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不要忘了点赞,谢谢!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