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芳丨逝去的记忆(散文)
相关推荐
-
曾恒:故乡的黑土
故乡的黑土 曾恒 故乡的老井镶嵌在村口的小路旁,深色的井壁爬满了厚厚的青苔,井水清澈见底.夏天的时候,远近的村民都喜欢来到井边喝一口冰凉的井水,据说那种痛快淋漓的爽快,比起城市的空调还要更胜一筹. 飘 ...
-
夜风: 《母亲记忆》
<母亲记忆> 文/夜风 母亲苦涩的少年时代 "转弯或人多的地方,一定要下来推着走啊!骑自行车走很危险--"母亲站在家门口,望着我几乎消失的背影,扯着嗓子,一双手做成喇叭 ...
-
外婆的摇窝
摇窝就是大家所说的摇篮,这是我老家的方言.母亲讲我未出生时,外婆就给我做了一个摇窝.这是一个用桃木做的脚架,桃木具有辟邪驱魔的效果,竹子编织的竹篮,我家乡的方言叫摇窝.这是婴儿出生后睡的小床,因为当代 ...
-
如何持家教子?涉县下庄杨家老太君的做法值得借鉴(二)
四.母亲的大爱 母亲的三叔婚姻失败后,终身未娶,身前也无一子女.外公外婆去逝后,母亲承担了三外公的换季衣服,被子等缝补和翻新工作.我记事起三外公一到冬天就住我家了,过年过节母亲给他吃的,并给点零花钱. ...
-
谢冰洁:记忆里的瓜棚
记忆里的瓜棚 河北 谢冰洁 在我的脑海里有着挥之不去的田园风光和美如画的农家小院,儿时充满快乐而又有趣的时光都值得回忆.尤其是广阔的田野,还有秋姑娘送来的五彩缤纷的世界,都让我流连忘返.最让我记忆犹 ...
-
阅读悦读丨廖金《妈妈的除夕》(散文)
[阅读悦读·散文]廖金<小狗叮当> 文/廖金 [作者简介]廖金,绵阳市作协成员.喜欢用文字记录过往,表达情感!作品见于<绵阳日报><蒲公英>及网络平台. ----- ...
-
年的记忆之扫尘
年的记忆之扫尘 文/陈晓鹏 儿时的记忆中,旧历的新年是一年中最欢快.最期待的日子. 新年是在送灶的一声钝响中正式拉开她的大幕的.灶王爷的升天是去做年终的总结和述职,人间的点点滴滴.里里外外均要汇报,因 ...
-
谢晓芳丨养猪小记(散文)
最近猪肉的价格暴涨,令人对猪不得不刮目相看.日常饭桌上,猪肉也成了紧俏的稀罕物!以前十几元一斤的肉,突然涨到三十多元一斤,猪排甚至超过了羊排,的确让老百姓的心理上很难接受.所以只好少吃或者不吃,还不得 ...
-
谢晓芳丨生与死(散文)
秋日清晨,迎着朝阳穿行在上班的路上,左右环视,路上都是忙碌的身影,匆匆忙忙上班的,上学的,赶路的,早点摊前也最是拥挤.可能活着的人,都不得不忙忙碌碌在路上! 再看看路旁,拐角处,有几堆凌乱的木头,去掉 ...
-
谢晓芳丨捉蚂蚱(散文)
又是一个秋夜凉凉,秋虫啾啾的季节,各种小昆虫在经过了夏季的草木丰腴肥美的滋养之后,也一个个膘肥体壮地挨到了秋季,做着最后的挣扎,发出最后的哀鸣!天凉好个秋啊!不由得回想起那年秋季捉蚂蚱的经历来! 那是 ...
-
谢晓芳丨母亲的河(散文)
母亲姓陆,娘家在陆庄.地址位于濉溪县最南部的陈集乡四门村.村子里几十户人家都姓陆,向上数几辈,应该都是同族的本家.那里也是现在已经八十岁的母亲心里口里念念不忘的,一直都在寻找的家. 在母亲老家门口,一 ...
-
谢晓芳丨文人相轻(散文)
突然间想到这个词,因为有时候觉得,文字是最没有用处的东西,不能当钱花,不能当衣穿,也不能当车开,把自己运到某一个想去的地方.就是一堆凌乱的字,因为有了爱它们的人,在它们背后胡乱的排列组合,也便有了随心 ...
-
谢晓芳丨一碗鸡蛋羹(散文)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爱在早上给父亲沏一碗鸡蛋羹,我们这里也叫鸡蛋茶,做法其实很简单,农家土灶大铁锅烧制的全家人的早餐--稀饭,做好了,母亲会拿来一枚自家母鸡下的土鸡蛋,在碗里打散加了麻油,盐,有时候也放 ...
-
谢晓芳丨我的前半生(散文)
突然想到这个题目,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如果能活到百岁老人的话,离年过半百也差不到十年了.所以还是值得提前回顾一下我的前半生.要知道人在情绪处于低谷,一落千丈的时候,的确容易往身后看,因为前面路太茫然遥 ...
-
谢晓芳丨学费(散文)
最近几天可把各位家长愁坏了,因为,转眼间自己眼里的小娃就要小学毕业了!这可家里不大不小的一件事.说是大事,和前两周的高考,中考比起来,这个考试算不上啥,顶多算个小学毕业阶段性的小句号. 所以,六月二十 ...
-
谢晓芳丨母亲的宝贝(散文)
说起母亲的宝贝,也就是她的那几件首饰,一对金耳环,一对银手镯,一两枚金戒指,一串珍珠项链,还有一些真真假假的珠珠串串,戒指之类的.年轻时的母亲每天忙着地里的农活,家务,孩子,哪有心思想着打扮,装饰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