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超丨馍香是爱(散文)

(0)

相关推荐

  • 【美文选粹】荼蘼花丨蒸年味儿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荼蘼花,山西吕梁交口人,写诗也写散文,作品偶见报纸和平台. 蒸年味儿 荼蘼花 腊月二十八,娘把蒸好的排骨酥肉和合碗收拾停当,就开始张罗着和发面了. 那时候家里老老小小十几口 ...

  • 散文||筋道的手擀面

    筋道的手擀面 吃面条是豫东人的习惯,现在我们吃的面条,基本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是机器压好的,主要图个省事.方便.真正好吃的面条,还数自己家做的手擀面,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的添加剂,自然的清香,筋道.爽 ...

  • 过大年的回忆(三)

    过年的味道 腊八过后,村里人就开始安顿过大年了.做好了豆腐,就开始压粉.蒸馍馍了.母亲也在没扫家之前,要把这些营生做完. 压粉这天,父亲大清早起来就担了两瓮水,把放在闲房的山药粉面醒了出来.二哥搬回了 ...

  • 中元节|记忆里那频仍回首的面羊

    地方民俗 每个民俗节日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又都有它的文化指向与表达方式."面羊",顾名思义:面粉制作的羊.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 ...

  • 韩乾昌 | 馍馍

    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城市青年背包里可能埋伏了一截板砖的话,那乡村孩子书包里的重器无疑就是馍馍了. 尤其若是冬天,则书包里的馍馍,有板砖的硬度,却无板砖的分量,互相追打嬉闹起来就方便而踏实,不想挨那劈头 ...

  • 消失的陇中“倒馍馍”

    上边这个老物件,可能现在农村里见不到了,锥形,两头通透,老家叫做倒馍馍罐儿.这个90后可能很少见,记得小时候奶奶用这做包谷面倒馍.荞面倒馍.谷面倒馍,有时候也做馇面(豆面)倒馍. 使用时,现场将倒馍罐 ...

  • 赵振超丨换个角度看生活(散文)

    每一次外出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在很大的报告厅里听讲座,每次都坐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角度也发现了不同的美. 坐在会场的最前面,能最近距离的感受领导.专家和明星的容貌.动作和言语,还能清晰地看到大屏幕上的 ...

  • 赵振超丨新乡印象(行走散文)

    2019年7月,应邀参加在新乡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好教师公益行动计划",有机会对这座文化名城有了更亲近的了解,真正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才能体会到它的真切和朴实.每个地方都有专属它的 ...

  • 赵振超丨远去的火车(散文)

    2019年7月8日,我去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中国好教师公益论坛"活动,又一次乘坐了久违的火车,对于不爱出远门甚至不会网上购票的我来说,每一次乘坐火车都会对那些过往的岁月激起深深的回忆 ...

  • 赵振超丨白开水的温度(散文)

    25年前我当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25年后我还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平凡的像一杯白开水. 经历过一任又一任领导的鼓励表扬和惋惜,我从未抱怨过命运的坎坷与不公,就像白开水的温度. 我的父母身体健康,我的爱人 ...

  • 赵振超丨母亲的饺子(散文)

    "因为天使不能来到每个家庭,所以我们有了母亲",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话语,有了母亲,我有了香甜的饺子吃. 纵然吃过无数次的饺子,每每吃到母亲包的饺子,总有一番心绪涌上心头,母亲的饺 ...

  • 赵振超丨无声的评语,真切的爱

    放寒假了,每个学生都高高兴兴地拿到了自己的成绩单,成绩单下面那段评语展现了一份浓浓的师生情,更是老师们用心对每个学生一学期浓缩性的总结和回顾. 好的评语往往给学生扬起积极向上的风帆.或娓娓而谈,或风趣 ...

  • 赵振超丨爱 的 意 义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辅导六岁的儿子写完作业后,儿子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爸爸,陪我去公园踢足球吧." 仔细一想,近一个月了,很少陪儿子一块读书学习,甚至在一起吃饭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每天 ...

  • 赵振超丨日记,我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这八天(八)

    2020年2月8日 今天天气不错,昨天又领到两个新口罩,全部戴上. 刚锁上门,儿子在卧室里大声喊:"记着戴口罩,戴两个口罩."我应了声"知道了."赶紧下楼去值班 ...

  • 赵振超丨日记,我在抗击新冠肺炎前线这八天(七)

    2020年2月7日 还没起床,便收到群里的信息:主路上的雪也挺厚的,同时,雪还在继续下.家人们可以选择步行,这样安全些,也暖和些.多么暖人的话语. 今天,我多带了一件棉衣和300元现金,留下所有的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