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22. 若微寒者,桂枝...
相关推荐
-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者)[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 ...
-
杨斌《伤寒论》—— 腹痛挛急寒小肠 桂枝倍芍加饴糖
杨斌《伤寒论》—— 腹痛挛急寒小肠 桂枝倍芍加饴糖
-
【伤寒论】22条,【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1,【医案】恶寒桂枝汤加白术茯苓,【芳香开窍药】石菖蒲,【和...
. 一城山水(正式版) Lunhui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导读]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 ...
-
《伤寒杂病论真解》之“21、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満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21.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満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去 ...
-
学经典悟经典原文:青葙子,味苦、微寒。主...
学经典悟经典 原文:青葙子,味苦.微寒.主邪气皮肤中热,风瘙身痒,杀三虫.子名草决明,疗唇口青.一名草蒿,一名萋蒿,生平谷道旁. 体悟:青葙子,味苦入里能泄,微寒静气除热.主要治疗邪气在皮肤中郁而化热 ...
-
伤寒论方解:(22)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伤寒论方解(二十二) 王东海 桂枝加芍药汤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是汤主之: 大实痛,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于桂枝汤内另加芍药三两 ...
-
贝母性微寒,止咳利心肺 | 本草江湖第1583期
石橄榄 别名石仙桃 彭泽贝母 单叶铁线莲 单叶铁线莲根块 骨碎补
-
茺蔚子:性味:味甘;辛;性微寒;上毒。归经:归肝经。 功能: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茺蔚子B 添加义项?所属类别 :中医学与中药学|医药茺蔚子,常用别名:苦草子,小胡麻,三角胡麻,益母草子.本品呈三棱形,长2-3mm,宽约1.5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有深色斑点,一端稍宽,平截状, ...
-
伤寒论原文及解释
伤寒论原文及解释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伤寒论原文及解释,欢迎来参考! [原文] ...
-
《升麻》味辛苦,微寒,归肺大肠脾胃经。功...
<升麻>味辛苦,微寒,归肺大肠脾胃经. 功效:解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于:用于治疗风热头痛,夹湿外感,麻疹不透:齿痛齿衄,鼻渊鼻衄,口疮咽痛,颜面丹毒,双目赤肿:骨蒸潮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