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潭古村,新安江山水画廊里的村庄,占了三个“天下第一”

漳潭古村,位于安徽歙县深渡镇,是新安江边的一个古村落,处于新安江南岸,新安江从村南向北再折向东南形成一个大湾潭,江北有漳岭为屏,故名漳潭。漳潭村在当地绝对是很有特色的一个村庄,一个小村庄占了三个“天下第一”。春天的漳潭村新安江绕着村庄潺潺的流淌,两岸的油菜花泛出的黄色,白墙黑瓦的民房,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下了渡船,沿着石阶上了岸,便进村了,宽阔平坦的马路隔着新安江水与古老的村庄。

传说,张良离开刘邦,与一小妾隐居漳潭。村中大多姓张,有宗谱记载已传76代。2013年8月,漳潭村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码头值班室墙上,有一条用红字标注的水位线“20200707水位线”,那是2020年7月7日因暴雨整个漳潭村被淹。

沿着新安江岸边的马路一直往上走,跟着一群人来到了村口的红妆馆。红妆馆顾名思义,红妆即女子的嫁妆,红妆馆则是聚焦女子嫁妆的场馆。馆内收藏有天下第一床和天下第一轿,漳潭村三个“天下第一”,红妆馆就占了二个,令人咋舌。

迎亲火盘

红妆馆重现了古徽州的“婚嫁文化”,所谓“十里红妆”是旧时大族嫁女的场面,据说当年这些器具在新娘出嫁之日由人抬行,甚至于绵延数里,故称之为“十里红妆”。

红妆馆内陈列着许多民间传统婚礼的器物嫁妆等,也可以说是古徽州“闺阁文化”的浓缩。

红妆馆内收藏的天下第一床,共有五进。

天下第一床

馆内收藏的轿子

官轿

红妆馆收藏着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天下第一轿”。直至今天已有600年的历史,其装饰程度就像是一座可以移动的豪华“房车”。这个轿子重达一吨左右,十六人抬的龙凤大轿,古今罕见。

据传此轿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兵败逃难至徽州,被元兵追赶,幸得徽州一妇人相救,为感其恩,登基后欲昭娶为妃。当地知府闻知,遂建此轿为贺礼,想以此轿送妇人入皇宫,谁知此妇人深受徽州传统礼教熏陶,坚决不从,但皇命难违,遂悬梁自尽,朱元璋感其贞烈,口喻“此府之女皆为皇”,从此不受皇家选妃节制,此轿因而封存,继而散落民间。至清乾隆年间,此轿部分构件重现,经收藏者历时十余年收集,并聘请民间老艺人全面整修后留存至今。

轿子的设计有四个窗口,窗帘以绢画为主,全部的立柱和隔板上的雕刻都是经过仔细雕刻,龙凤、人物的刻制都呈现很逼真。

走出红妆馆,后院内有一棵千年古樟树,是安徽省珍稀保护古树。树高26米,胸周围9.2米,需要十余人才能合抱,是徽州古樟之冠,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樟”。

硕大参天的古樟树,枝叶茂密,浓荫蔽日,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留念。

在千年古樟的身旁建有“汉张留侯祠”,是为纪念一代谋臣“张良”所建造的祠堂,用来被后人供奉。

历史建筑:张文海宅

走在古村落的青石板上,两边的明清古建粉墙剥落,黛瓦古旧,木门斑驳,一切都是最原始的样子,任凭你思绪天马行空想象。

路中央有一口井,为什么会在路中央?

住宅多以二层混凝土结构楼房为主,保留了徽派建筑最显著的特点,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

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

窄巷

回到古樟树下,观看岸上人家的婚俗表演。展现了千百年来岸上人家婚庆的真实一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