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相关推荐
-
茵陈蒿汤治传染性肝炎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疲乏无力,厌油腻,上腹部饱胀不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清热方剂类(4)茵陈蒿汤《伤寒论》
(4)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方:茵陈蒿15栀子10大黄10 适应症:解胃肠实热要方.多用于黄疸初期,也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皮肤搔痒症,口腔炎,脚气,肾性浮肿,子宫出血症,植物神 ...
-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别 名]因尘.茵��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白蒿. [来 源]为菊科艾属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或滨蒿(北茵陈)A,scoparia wa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茵栀黄,湿热阳黄用此方: 身目黄染腹微满,清热利湿退黄良.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
-
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湿热类!
今天 治疗肝炎的经验 2.湿热成毒 2.1湿热在肝 症状:口苦,胸闷,胁满或痛,饮食不振,恶闻荤腥,体疲无力,小便黄赤而短,脉弦细,舌苔白腻. 证候分析:肝有热则口苦.心烦:肝气郁则胁满,甚则作痛: ...
-
胡希恕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医案
[组成]柴胡24g,半夏12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栀子9g,茵陈蒿18g,生姜9g,大枣4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恼.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18g: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 ...
-
黄疸性的肝炎
黄疸性的肝炎---甲肝 这是一个传染病,甲肝挺好治,一般就是十天以内就好病,快的有四五天就好病. 特征:出现黄疸.发烧.不吃东西.大便秘.大便干燥,或者是不大便,肝区和胆这个部位有疼的和不疼的,有发 ...
-
经方应用之茵陈蒿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湿热发黄口渴腹满之证治.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入里之热邪,有从阳明燥化,有从太阴化.热从燥化则大便干燥,小便数多,而发为阳明腑实之证:热从湿化,湿热相合,贝便少,头汗出,而 ...
-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龙胆泻肝汤有一定疗效,但是胆红素仍高,黄疸不退,谷丙转氨酶高,后从通肝络.潜镇肝阳,黄疸渐退,转氨酶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1.肝病用通络软坚 ...
-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赵老师 经典国医学堂 茵陈蒿别名:茵尘,茵陈,绵茵陈. 药物组成 茵陈蒿六两(12克) 栀子十四枚(9克) 大黄二两(9克),水煎服. 主治 泄热,利湿,退黄,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 ...
-
中医传统名方,补足一身元气,还能美容养颜、延年益寿。
来源:福建民族医学网 作者:陈志杰 美容养颜.延年益寿是帝王将相,贩夫走卒共同的梦想,通过饮食使青春常驻更令不少人趋之若鹜. 保元汤以前是宫里带有神秘色彩的食疗秘方. 据说,常喝这种特制的保元汤能把 ...
-
中医传统名方之藿香正气水
中医传统名方之藿香正气水 中医传统名方之藿香正气水中医结统名方之藿香正气水 33.藿香正气水 ----------------------------------------------------- ...
-
痰湿阻肺型哮喘不要怕,中医传统名方帮你治疗它!
痰湿阻肺型哮喘不要怕,中医传统名方帮你治疗它!
-
十大中医经典名方,每个方子都救人无数!收藏
十大中医经典名方,每个方子都救人无数!收藏
-
治肝郁气滞、情绪低落,中医有4个传统名方,疏肝理气,活血化滞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排毒跟解毒的器官,如果人们平常发怒和抑郁都会伤到肝脏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叫做肝郁气滞,其实肝郁气滞是中医上的一个词语.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肝郁气滞是怎么回事? 肝郁气滞 ...
-
名老中医黄煌用传统名方【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症验案
X 传统中医学认为,干燥综合征属于"燥证"的范畴,病理关键在于阴虚燥热,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虚,皆因阴虚在先,燥热自内而生,治疗重点当滋阴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阴药当属改善病理的 ...
-
治疗脾胃湿热,中医有1个传统名方 配合加减。清热祛湿、健脾消食
治疗脾胃湿热,中医有1个传统名方 配合加减。清热祛湿、健脾消食
-
收藏!3个中医千古名方,有效调理气血
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等中医经典名方越来越受养生人士的追捧.但有朋友反馈自己购买这些成品食用后,并没有传说中的灵验,流芳千古的名方居然也有翻车的时候?这些经典名方到底有没效果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