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历代大师花鸟画长卷25幅

花卉是美的使者,以万状千态,缤纷色彩,凭添自然界的灿烂与动人,受到古今中外多少文学艺术家的讚叹,留下了千古绝唱。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藉花卉来比拟美好的事物,如「桃之夭夭」,是以桃花娇嫩的姣好容颜,祝贺女子新婚之喜;「颜如舜华」是以古名舜华今名木槿的多变色彩,描写女子的美貌,显示出约三千年前古人对花卉的观察。

花卉是花鸟中主要题材之一。从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花卉画起源甚早,其滥觞期可追溯至原始彩陶上的花卉图案与青铜器上的花卉纹饰。而花卉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约始于唐代,至明、清两朝,由于大量的文人画家涉足这个领域,使花卉画创作颇为兴盛,与山水画相应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两大画系。

01
南宋 扬无咎 四梅图卷

纸本 37.2x358.8 北京故宫博物院

《四梅图》共画有四枝梅花,分别表现其含苞待放、春梅初发、梅花盛开、纷谢凋零四个阶段,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生长开放的全过程,画作具有淡雅、宁静、婉丽的特色。

02
宋 法常 水墨写生图卷 全卷

纸本  47.3x814.1 北京故宫博物院

《水墨写生图》是南宋画家法常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二图卷绘果蔬、花木禽鸟、鱼蟹果蔬有石榴、桃、梨、枇杷、萝卜、茄子;禽鸟有燕子、喜鹊、鹊鸽、赤麻鸭;水族有鱼、虾、蟹等全卷水墨勾染,不施颜色,在南宋画坛极其罕见,为写意花鸟开创了新路。

03
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全卷

纸本 27.7x242 北京故宫博物院

《写生蛱蝶图》该画作描绘了群蝶恋花的田园小景。轻灵振翅的蛱蝶起舞于画幅的上半部;秋花枯芦摇曳于画卷的底边。在物象表现上,作者用双勾填色法画土坡、草丛、蛱蝶。其勾线富于顿挫和粗细变化,墨色亦有浓淡轻重之分,敷色积染多层,特别是蛱蝶的翅翼更因积染而色彩浓艳厚重,从而与主要以植物色染就的草叶形成“轻”与“重”的对比。

04
北宋 刘寀 落花游鱼图 绢本 

绢本 255.3 x 26.4  美国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开始先画盛开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后展开,落花引来群鱼争食、或聚或散,或潜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戏蒲,以示水中的畅泳自然之态。其画法全用渲染,间或用没骨法,不见钩勒,活泼生动。这种表现方法和诗情画意,独创一格,多为后人所仿效。

05
元 钱选 八花图卷

纸本 29x333 .9 故宫博物院

钱选的《八花图卷》以分段法描绘海棠、梨花、杏花、水仙、桃花、牡丹等8种花卉,每种相对独立,合之又成为整体。8种花卉各具姿态,偃仰向背绝无雷同,笔致柔劲,一丝不苟,敷色清雅,浓淡相宜,整幅精工而不滞板,细腻而不纤巧。画法继承宋代院体,勾勒工细,设色淡雅,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

本幅前右下角钤“舜举”印一方,拖尾处有元代赵孟頫题跋:“右吴兴钱选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尔来此公日酣于酒,手指颤抖难复作此。而乡里后生多仿效之,有东家捧心之弊,则此卷诚可珍也。至元廿六年九月四日同郡赵孟頫。

06
元 钱选 花鸟图卷

纸本 38 x 316.7 天津博物馆藏

钱选《花鸟图》卷,该藏品曾入藏清乾隆内府,《石渠宝笈》著录,后从清宫佚出 。

该作品分三段描绘。首段描绘了桃花翠鸟;中段描绘牡丹。绿叶与粉花相映;末段绘寒梅,老干新枝错落有致。每段均题有诗文,并分别钤“翰墨游戏”、“钱厌舜举”、“舜举”、“钱选之印”印章数枚。末诗后署“至元甲午画于太湖之滨”。可知此图的创作时间为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系钱选晚期的得意作品,卷尾有清高宗弘历和钱诗原韵行书诗三段,明人黄姬水、陈汝器、李应荐等均有题记。

07
明 陈道复 墨笔花卉图卷

32.5x503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墨笔绘折枝牡丹、荷花、萱草等八种花卉,每段后均有相应题诗。画法为小写意,墨色收放自如,格调潇洒隽朗。书法灵动率意,与绘画交相辉映,是陈道复融诗、书、画为一体的作品。款署“庚子春日”,庚子为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时年作者58岁,是晚年写意花卉代表作。

08
明 钱彀 梅花水仙图卷

纸本 33.7x391.9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09
明 沈周 四季花卉卷

纸本27.5X504.8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0
明 文徵明 漪兰竹石图卷

纸本  29.8X295.5 辽宁省博物馆藏

《漪兰竹石图》以兰竹、山石为题材,并以兰花为主体层层展开。每丛兰花随意点簇,穿插有致,疏散俏丽,各丛兰花有粗有细,有挺有转,有断有续,有收有放,变化多端,各呈姿态,毫无雷同之感,更无败笔多余之处。足见文徵明画兰功力之深厚。全图兰叶之重写,花之淡点,笔势一波三折,加上墨气淋漓,生动地表现了兰花的质感和风韵,清劲飘逸,幽香浮动的特色犹为浓烈。

在这幅画中,文徵明更是巧妙地融入了山水画的意境,将怪石、古松、劲草、洲渚陂陀穿插其间,因宜配景,错落有致,合情合理。使整幅图画法度谨严,意态潇洒,其偃卧、疏密、浓淡均合矩矱,使《漪兰竹石图》俨然成了“人格化了的自然”。在长卷中,画面下端是坡石连绵,坡石和平地之间有松树、竹与兰等,松树枝干曲折,枝叶横披,用笔凝重苍辣,以焦墨为苔,根扎于山石青山间。岩石的勾勒浓淡随意皴擦,自然而壮美。在山石和平地上画数竿秀竹,清劲有力,工整而又添潇洒,使之生发了疏影横斜、浓淡相宜的效果。又由于竹和坡石的组合匠心独具、阴阳向背的境界,产生了疏密浓淡,层次井然,丝毫不乱的特色。而画面中飘逸的兰草作为主体,或由石间伸出,或由平地展示,柔和舒展,欲断还连,引人入胜。

11
明 周天球 水仙图卷

纸本  33.5x522

周天球为吴门后起之秀,曾从文徵明游,其画花鸟在吴门后学中独树一帜,其所画水仙图卷,尤以淡雅超脱而得历代之赞赏。此幅散漫地画了丛丛水仙,似乎并无布局安排,颇有凌乱之感,实际追求的是一种天趣,以无序而成有序,无序是表面,有序是其内里,而有序的根源在笔墨,画中笔墨互相映带,笔断意连,似有淡雅的幽香于画面弥漫相接。周天球题跋所用书体是文徵明行书体,写得紧结连绵,正好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感。杜甫诗于平仄方面,喜用拗救之法,周天球《水仙图卷》之节奏韵律,似亦有此意。

12
明 周之冕 仿陈道复花卉卷

纸本  25X563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13
清 佚名(传北宋 赵昌)《蜂花图卷》

绢本 25.2×202.2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4
清 恽寿平《百花图卷》

绢本  32x530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生动传神,极尽花卉的顾盼之姿。《百花图卷》卷尾黄君寔题跋:南田没骨花卉艳而不俗,丽而逾清,如青女素娥,不食人间烟火,虽远宗徐崇嗣,而天资高逸,实千古一人焉。此卷画群芳竞秀,活色生香,曲尽造物之妙,使观者应接不暇,诚为其生平最得意之笔。卷末石谷子题赞推崇备至,相得益彰。

015
清 郎世宁《百蝶图》

绢本 35x226  台北故宫博物院

16
清 汪承霈《春祺集锦图》

纸本31.3x380.6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
清 钱维城《万有同春图卷》

纸本 35.5 x353.3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18
清代 余省 鱼藻图

纸本 28.5 x 158.4 蘇富比2019年春拍  2057.5万港币成交

19
清 朱耷 河上花图卷

纸本 47x1292.5 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河上花图》以泼墨大写意的方式表现出他心目中的荷花图景。精绝的巨幅长卷与卷尾自题的37行《河上花歌》交相辉映,恰是这位落魄皇族一生坎坷命运和晚年悲凉心态的真实写照。

整幅画以大写意画法完成,描绘了嶙峋的怪石间一组繁复密集的荷花。八大山人传神地表现出荷花千姿百态的情状,叶梗有直有斜,或卧或弯,荷叶浓淡相间,荷花有的完全盛开,有的微微显露,或藏或露于绿叶之间,富有层次感,充满生气。八大山人用泼墨的笔法横扫画荷叶,豪爽洒脱的展现出焦、浓、润、淡等墨色,花瓣以细笔一圈而就,酣畅淋漓,显示出画家随意挥洒、刚柔并济的纯熟画工。

20
清 八大山人《墨花卷》
21
清 八大山人《 莲塘戏禽图卷》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2
清 八大山人《折枝花卉》
23
清 罗聘 梅竹双清图卷

纸本 322X25  現藏天津博物馆

24
齐白石 花卉长卷

纸本 218x28 吉林博物馆藏

25
齐白石 利多利大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