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品经理自我认知的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书《做最好的产品经理》,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可是迟迟却没有下笔,这本书我买了12本送给“产品会”的小伙伴,希望大家读后能有一个提升,今天我就先带个头写一个总结,希望收到书的小伙伴也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码农出身的我从自己亲手做的第一个产品上线到现在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这六年自己熬过无数个夜晚,写出的软件产品应该不低于10个,拿过专利,申请过科技成果,得过奖,这成绩曾让我兴奋一时,可是人的成就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迁消逝的无影无踪。2013年我开始从软件产品转向互联网产品领域,而这一次也是我从技术到产品的一次转型,让自己改变了对产品的认识,接下来三年的摸打滚爬让自己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但是自从拿到A轮的创业项目挂掉之后,我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思考,自己到底处于什么位置?自己对产品的认识到底处于那个阶段?突然你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瓶颈,要想打破这个瓶颈必须从认识自己开始!
进入的新的公司后突然有了评级这个事,我突然开始对这个事情感兴趣,我就从网上搜集了各种资料,关于产品的初级,中级,高级,资深,专家是怎么定义的?这些跟一个人的行政级别有什么关系,在做过一系列的调查之后我建立了一个产品经理能力模型,开始按照各项指标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一百分自己得了60多分,算上加分项还不到80分,但是按照五段走的话这个已经处于高级和资深之间了,让后上网开始查各种关于不同级别的工作职责和能力范围,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点,但是对自己的认识还是不够清晰的。
我们都知道阿里的产品经理评级体系,其实产品这个职位一定是有门槛的,不是人人都能当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只是个概念,或者可以称之为标题党。那么阿里的产品经理入职就是P4的一个职级,他的段位非常的清晰,P4,P5算是一个段位的也就是初级,P6,P7算是一个段位的也就是中级,P8,P9是一个段位的也就是高级,甚至有的称之为资深和专家的其实就是一个头衔而已,你会发现在同一个段位的升级只是时间问题,而你要跨入下一个段位一定需要突破一些瓶颈,大家都知道校招的都是从P4开始的,属于从0开始培养的,而P6,P7是社招的主力军,也就是产品队伍的中间力量,那么P8,P9一定是经过沉淀的,我们所谓的高级,自身,专家人士,这样我们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产品经理的职业生涯阶段。
而我们到底处于那个点,他们最大的差异在哪里,这个我曾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分级体系及职责能力,我在这里简要的概述为初级的做辅助,中级的做执行,高级的做管理,不同的阶段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角度不同,感悟不同。在这之后我刚好读了《做最好的产品经理》这本书,这本书里对我们平时讲的互联网产品方法论一概不提,而更多的讲的是产品理念,中间很多我们平时关注的点只字未提,我顿时恍然大悟,才明白做最好的产品经理其实到最后都是相通的,没有解决上层的问题,我们站在执行的角度更多的是在自嗨,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往那里去,怎么去?
最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研究竞品,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感悟,今天就不给大家分享了,这个随后会出一个专题。做完竞品的下一个环节就是产品规划,马上就要年底了,同样是一个月,这次当我把思维导图话出来的时候,顿时就顿悟了,深度,广度,清晰度,关键点一目了然,而这些所有的内容居然几乎没有包含之前工作的核心内容!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第一我思考的问题依然是产品问题,第二我思考的问题跟之前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之后我总结了四个字:产品管理。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希望拥有这项能力,因为我们不想看到自己做的产品没人用,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失去控制,我们的产品不能赢得市场竞争等等,当你还有如此的焦虑的时候,你一定是缺乏这种能力或者工作重心还没放到这个方向上来。
今天啰嗦了这么大一堆,其实就是自己最近三个月的一个感悟,关于中间的一些细节和经历,随后我会一一的做分享,并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惊喜,你可以关注公众号,或者加群交流,我会在合适的时机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