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
(访谈)白红义: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要关注“新客体”
[编者按]新闻社会学是新闻学和社会学跨学科领域的结合.缘起于西方的新闻社会学因其跨学科视角和理论阐释力逐渐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重视.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发展.新闻行业边界的模糊.新闻生产主体的多样化都为新 ...
-
安丽哲:边界与融合——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反思
作者 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 编者按 艺术人类学与艺术社会学是艺术学体系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在二者的学科建构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共同探讨.第一,在学科归属问题上,二者都 ...
-
社会学C刊论文方法剖析及ZORETO核心技能实战
一直以来,特别感谢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的支持.他们包括但不限于在读博士,在读硕士,在读本科生.他们包括但不限于教师.学生和其他研究人员.他们包括但不限于国内和国外.他们包括但不限于为了研究问题而日夜 ...
-
【随笔】传播学这个“筐”
有人说传播学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尽管传播学的边界很模糊,但为了把它弄成一个学科,有不少学者作出了努力.施拉姆1949年出版的<大众传播学>创立了传播学.但他在 ...
-
专家访谈|黄克武教授访谈1:思想史、概念史与翻译史研究的结合(上篇)
采访由翻译史研究访谈组独立策划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络公众号授权. 黄克武,1957年生于台湾台北.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兼任教授.现 ...
-
政科前沿|刘博:质性研究中的“关系”资源利用与身份介入差异——基于个案研究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思考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质性研究中几个经典个案研究的实施过程,并结合亲身参与的观察研究,来探讨个案研究如何实施的情境性因素以及"关系"资源的利用与研究者调查身份的不同对于质性研究 ...
-
《论实证精神》:社会学研究方法之本
奥古斯特.孔德是社会学的奠基人,先生从 <论实证哲学精神>来诠释满足真正哲学精神的特点,探究社会学研究之本. 在本书中,作者首先从人类思辨发展的三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
-
中國财政史研究的概念、理論與方法學術研討會
(感謝曉忠兄!)
-
《个体社会学》| 社会研究方法复盘·DAY4
2021年1月24日 第四天打卡
-
论文推介|孙江:跨文化的概念史研究
跨文化的概念史研究 孙 江 本文原载于<读书>2020年第1期. 十年前,中国学界对概念史还很陌生:现在,概念史已然成了学界的香饽饽.提到概念史,首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作为研究领域,还是作为 ...
-
社会学微视频:混合研究方法的运用(Mixed Research Methods)
视频名:Mixed Research Methods & New York City's Homeless(混合研究方法与纽约市的无家可归者).混合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研究方法.顾名 ...
-
四十年来社会学史和历史社会学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学四十年> 编辑:学长 在中国社会学过去40年的历史中,社会学史和历史社会学都是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它们的命运相似,都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规范化的大潮下获得了各自的首次 ...
-
拓展石窟寺考古研究方法
石窟寺作为艺术的综合体,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着历史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有力见证.针对我国石窟保护与研究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