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甲戌凡例(精讲一)

在甲戌本石头记开篇部份,有五则被称为“凡例”的文字,对于我们理解红楼梦也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什么是“凡例”呢?“凡例”一般用来介绍著书的宗旨、体裁、结构、内容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约定或说明等。凡例中写的内容,一般是作者认为阅读此书最应该注意的地方。甲戌凡例也比较长,我们分成五个视频来解读。

我们先来看凡例的第一条,第一条凡例主要是写红楼梦这部书的名字。看原文: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

这一句是说红楼梦的三个名字,但对三个名字的深层含意却未透露。于是让我们会产生三个疑问:

1、为什么自喻为石头所记之事呢?

2、为什么说是风月之情呢?

3、为什么用红楼梦来总其全部之名呢?

读到这里我们能够抓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来:石头、风月、红楼梦。这三个词我们先记在心里,后面我们会用到。

再接着看:

【此三名则书中曾已点睛矣。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又如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此则《风月宝鉴》之点睛。又如道人亲见石上大书一篇故事,则系石头所记之往来,此则《石头记》之点睛处。】

这几句是在提示红楼梦此书的重点所在,既然其中的内容是书名的来源,也就是告诉我们,书中这三部份的文字和脂批大有隐意,在分别位于书中的第一回、第五回和第十二回,这几句是告诉我们红楼梦的重点章节是哪些。

接着往下看:

【然此书又名曰《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

这句话是说红楼梦的第四个名字“金陵十二钗”,凡例中提出了我们想问的一个问题:书中女子不上十二人,为什么叫十二钗?但却没有给出答案。同时又为我们引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非要写成是“金陵”十二钗?

【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及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原文说,书中并没有指明十二钗是哪些人,但在第五回中十二钗簿籍和十二支曲中可以看出来。告诉我们重点在第五回的十二钗的判词和十二曲中。红楼梦写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主要指的是第五回中出现的谶语。

至此第一条凡例读完了,回顾一下收到的信息:

红楼梦有四个名字:红楼梦、风月宝鉴、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抓出了三个重点内容章节:第一回开篇述说石头记来源、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第十二回贾瑞正照风月鉴。

提炼出四个关键词:石头、风月、金陵、红楼梦。

看看这四个关键词有没有联系?

金陵,指的是南京。南京又叫“石头城”,这就引导我们把:金陵、石头城、南京联系起来了。

再接着往下分析,南京是朱明王朝的第一个都城,也是南明朱由崧的弘光政权的建都之地。“朱”又即“红”,红楼梦即朱楼梦。这样又把南京、朱明王朝和红楼梦给联系起来了。

再看“风月”,“风月”除了常指“风花雪月”外,在明末清初还常指“清风明月”,如: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

把我们分析的内容重新梳理一下:金陵——石头——南京——明朝——朱姓——红楼梦——清风明月

由此可见,甲戌凡例第一条,貌似是告诉我们红楼梦有哪些书名,实际应当是通过书名来暗示我们:红楼此书所隐写的故事背景,是明清更替时期,朱明王朝的历史故事。而且还告诉我们在第一回、第五回、第十二回中都对此有进一步的暗示。我们先记住这三回,后面读各回目的时候,再去印证我们的推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