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色无双》之——王昭君“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

昭君出塞


王昭君(公元前52—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元帝宫人,在匈奴为宁胡阏氏。西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南郡秭归(今湖北宜昌)人,王穰之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沉鱼(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玉环)”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据《西京杂记》记:“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宫人皆贿画工,多者10万,少者也不减5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后匈奴如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皆巨万。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为牛马飞鸟众势,人形好丑,不逮延寿。下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樊育亦善布色。同日弃市。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王昭君(图片来自网络)

昭君不仅容颜绝世,于文学上亦自不弱,堪称才女。据蔡邕《琴操》记载,昭君远嫁匈奴后,由于语言风俗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常怀思乡之情,心中无限悲愁,便写下了一首《怨旷思惟歌》:“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生云,游倚曲房。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这首琴曲又被后人称为《昭君怨》。
期间昭君还给元帝寄书一封: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少怜之。
元帝得书,深为动情,进而移恨于画工,才“穷案其事”,毛延寿等人“同日弃市”,一时京城画工几乎绝迹。画工虽可恨,但元帝难辞其责。后来王安石在《明妃曲》中写道:“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昭君出塞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成了各民族百姓津津乐道的经典人物,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戏剧画作,都多少带着些悲凄的调子。“万种丹青画昭君”,头戴昭君套,身穿红斗篷,坐下白马,怀抱琵琶,北风瑟瑟,哀怨声声。
西晋巨富石崇,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为当时“文章二十四友”之一。曾作《王明君辞》: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辕马为悲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行行日已远,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为秋草幷。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实际上,去除“和亲”政策带给人们印象中的“屈辱”,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从这点来看,昭君无疑是民族团结友好的使者。至于昭君在匈奴的生活,无疑也是十分尊贵的,“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清代女诗人郭润玉更把昭君视为巾帼英雄,其《明妃》诗:“漫道黄金误此身,朔风吹散马头尘。琵琶一曲干戈靖,论到边功是美人。”更妙的是她的妹妹郭漱玉也有一首《咏明妃》诗:“竟抱琵琶塞外行,非关画图误倾城。汉家议就和戎策,差胜防边十万兵!”虽有些讽刺意味,但还是肯定了昭君的巨大功劳。共和国元老董必武先生也有诗一首《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这首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王昭君作出正确的历史评价。

董必武诗《谒昭君墓》

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北傍大黑河。后人称之为“青冢”。

昭君墓(青冢)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琵琶怨/无知

马蹄嗒嗒,离了汉家 。

声声琵琶,走向天涯 。

远方没有我的亲人 ,

只有那伴我的琵琶 。

马蹄嗒嗒,离了汉家 。

声声琵琶,走向天涯 。

看远处落日照平沙 ,

看大雁飞过暮云下 。

马蹄嗒嗒,离了汉家 。

声声琵琶,走向天涯 。

入京华容颜岂堪画,

想汉宫秋月自悲咤 。

马蹄嗒嗒,离了汉家 。

声声琵琶,走向天涯 。

自此后北风常相伴 ,

叹余生耳边响胡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