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我国西洋唱法的男高音代表

20世纪,我国西洋唱法的几位男高音大概有谁?

.....

并不是唱过《冰凉的小手》就算在西洋唱法中,比如关贵敏。而民族歌曲多,但又认为是西洋唱法为主,就算,比如丁贵文先生。

1,蔡绍序,1910年生人。生于四川安岳。1930年秋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从应尚能学习声乐。

2,罗荣钜,1918年生人。广东开平人,“咽音”系很推崇的一位男高音,1956年到上海声乐研究所跟林俊卿博士学习"咽音"学。

3,沈湘,1921年生人。天津市人。名气大,传说多,一件扯不清楚的事被定成“特嫌”后,从此各种机会都没了。带学生很有成就。

4,黄源尹,1921年生人。印尼华侨。与周小燕先生关系很好,在总政文工团干过,教学为主,寇家伦先生跟他学过,后来被弄到边疆,属于被 那时的制度吞噬的英才,他是最早运用西洋发声法(现通称美声唱法)演唱中国歌曲的先行者之一,为创立中国声乐学派做出了贡献;1958年 被错划成右派,1972年在青海英年早逝。

5,魏鸣泉,1921年6月出生于四川达县开江。有一个他与刘淑芳合作领唱的歌曲《欢乐的新疆》,是旧唱片翻录的。

6,朱崇懋,1922年生人,懋(读音:mào),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江苏苏州人。在四十年的声乐艺术实践中,他以学习西欧传统唱法为基础,并向我国民族民间传统声乐艺术学习,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演唱含蓄内在、细腻深情,音色甜美,吐字清晰,特别是在高声区的弱音控制和延长分外动人。我个人认为是这个时段内中国最出色的抒情男高音(西洋唱法)没有之一。

7,楼乾贵,浙江宁波人,(1923年10月---2014年11月2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从医学院转了岗到了歌剧院,不容易。被公认为中国声乐界的一代宗师。戴玉强感恩恩师:“1995年11月17日,我在世纪剧院演出《图兰朵》,楼老那时70多岁,还亲自到后台打气说'好好唱小伙子,你没问题’,这句话起了多大作用啊。我就是通过那场演出让大家认识我”。袁晨野(楼先生的学生,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楼老师对歌剧后备力量的培养尽心,让他们感觉到了希望和对歌剧不放弃的心气。

8,金钟鸣,1923年生人,湖北天门市人,曾经演绎歌曲:《思乡曲》《追寻》《嘉陵江上》《教我如何不想他》《嘎哦里泰》《在那遥远的地方》《亲人啊,快快来相会》。

9,岑冰,1926年生人。新中国第一个录制《黄河颂》唱片的是他。岑冰带出过韦唯、牟玄甫、朱明瑛,朱金专等一批明星弟子。程志有幸得了他科学的点化和智慧的雕琢。

10,方应暄,1927年生人。方先生和岑冰先生都是总政确定西洋唱法为练声正途后吸纳的知识分子型歌唱家。方先生的业师是黄友葵先生。

11,李世荣,1927年生人。长影乐团男高音,因为工作便利,配唱了好多电影插曲,首唱《我为祖国献石油》。

12,这三名男高音都是中央歌剧院第一期主要演员。能在这个位置上唱,不是一般人,所以列进来。

李光羲,1929年生人,《小夜曲》[意]德力戈作曲。

谭雅涛,1930年生人,以歌声总结“文革”前中国演出西洋歌剧的人,他曾是一汽的第一名工程师。

吴道岭,1930年生人,歌剧演员吴道岭。

13,贾世骏,1930年生人。贾世骏先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算是西洋唱法。

14,秦万檀,1931年生人。秦万檀的名气真是要拜托刘亚楼先生对空军系统声乐人才不竭的推广。

15,蔡国屏,1934年生人。因为上海广播乐团合唱团1956年整团迁京,他从上海来到北京工作。曾参见《东方红》的演出,唱片版《松花江上》就是蔡国屏与邓文演唱的。

16,施鸿鄂,1934年生人。施鸿鄂的名望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绽放的,业界的名气,六十年代就起来了。

(完毕,篇幅有限,粗略分享,希望有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