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姑母叶嘉莹(一)

(0)

相关推荐

  • 3月□ 我的精神与面包

    正 经 的 灵 魂,总 爱 瞎 说 话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 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海子 1. 这几天,有个想法.或许可以找个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看<金瓶梅>,算深夜里蛮不一样的消磨 ...

  • 【山佳原创】叶嘉莹——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山佳:叶嘉莹--耐他风雪耐他寒,纵寒已是春寒了 都说女性的容颜,是她心灵的写照.倾听南开大学叶嘉莹先生讲解的诗词,瞬间会被折服,感动于她心灵的美丽.气质.谈吐,还有思想-- 一 叶家是旗人,本姓叶赫那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三)

    1958年秋,我的"大爷爷"叶廷乂公去世后,这样一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察院胡同老宅",陆续搬进来了一些家族以外的人. 家父叶嘉谋是叶嘉莹先生的大弟弟, ...

  • 叶嘉莹先生成功而又极致的人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叶嘉莹先生的人生是成功的. 她的成功,不是她每次的讲课,讲台上都摆放了鲜花,她的成功,是在讲台上坚持耕耘了70年,把中国古诗词的美传播开来. 叶嘉莹先生的人生是极致的. 她的极致,不仅仅体现在她一举手 ...

  • 叶嘉莹:“一世多艰,寸心如水”,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动人的诗

    作者:川妈 10月16日,在一众明星的银幕表演中,有部"格格不入"的电影,悄然上映. 它形式特殊:第一部登陆4K院线的古典诗词主题文学纪录片. 它排片极少: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加起来 ...

  • 致敬叶嘉莹先生

    ​七律·致敬叶嘉莹先生兼和军姐 文/司马戊 韶光不解世人痴, 求得功名把命支. 敢问先生多淡泊, 孰知教授更矜持. 三千银两全抛下, 十万门徒尽入诗. 试看尘凡何为贵, 春风化雨到期颐. 2021.1 ...

  • 叶嘉莹:分离与诗意

    近期,一部讲述叶嘉莹先生传奇人生的记录片<掬水月在手>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部影片运用诗歌般的结构.高度浓缩的语言,以一种具有音乐性的节奏,呈现这位女诗人"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 ...

  • 耐他风雪耐他寒,她终究是一个人渡了这一生

    深夜奔赴了一场视觉与灵魂的盛宴,它是最近上映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讲的是中国最后一位先生--叶嘉莹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不见人影,只见人声. 年过九旬的叶嘉莹问"你最早的记忆到 ...

  • 叶言材:我与姑母叶嘉莹(七)

    逄诵丰先生 在南开园里,我有一位可说是"忘年交"的好友--南开大学外事处原处长逄诵丰先生.逄处长是中文系张菊香老师的夫婿,也是鲁德才老师.郝世峰老师.宁宗一老师等诸位师长的挚友.他 ...

  • 我与姑母叶嘉莹(十)

    陈贻焮先生 在我的记忆中,叶嘉莹先生在1979年第一次回国讲学以后,与北大中文系的陈贻焮先生交往比较多.当时,叶先生还不为国内学界所知,但陈先生对叶先生既尊重又欣赏.陈先生淡泊名利,待人真诚热情,家原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九)

    缪钺先生 1981年4月下旬,在成都召开的"杜甫研究学会第一届年会"上,叶嘉莹先生结识了神交已久的缪钺先生,当时缪先生是杜甫研究学会的会长.两位学者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精美品质有着相 ...

  • 我与姑母叶嘉莹(八)

    在那些年里,我在陪同叶嘉莹先生时,也曾拜会和结缘过不少文教界的师长名人. 李霁野先生 叶先生原是由于李霁野先生的鼎力推荐和邀请,才与南开有了近半生的缘分. 李先生年轻时曾与好友许寿裳先生.台静农先生跟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七)

    逄诵丰先生 在南开园里,我有一位可说是"忘年交"的好友--南开大学外事处原处长逄诵丰先生.逄处长是中文系张菊香老师的夫婿,也是鲁德才老师.郝世峰老师.宁宗一老师等诸位师长的挚友.他 ...

  • 我与姑母叶嘉莹(六)

    郝世峰老师 郝世峰老师于我而言,可说是亦师亦友,我上大学时就经常在晚上去郝老师家喝茶聊天.毕业后,每次到天津也总会跟郝老师聊到夜深人静,聊时事,聊电影,聊奇闻怪事,聊诺查丹玛斯-- 我在南开上学的那几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五)

    1979年春,叶嘉莹先生经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的安排,登上了北京大学的讲堂.当年初夏又去了南开大学,从此便与南开结下了数十载的缘分. 结缘南开 1979年9月,我考入了南开大学中文系.参加高考前夕 ...

  • 我与姑母叶嘉莹(四)

    姑母叶嘉莹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工作稳定后,将家祖父从台湾接到了加拿大.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姑母便萌动了寻找北京家里人的念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姑母担心给家人添麻烦,一直不 ...

  • 我与姑母叶嘉莹(二)

    有关叶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后,最近看到网上有一篇文章,题为<〈掬水月在手〉导演十问:我想用空镜头抵达诗的本质>(又称<〈掬水月在手〉导演美学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