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胡光波评过山雨中篇小说集《三折玫瑰四剪梅》:蒙太奇和荒诞变形

(0)

相关推荐

  • 评论视野 |彭艳:梦笔生花话苍凉——万雁中篇小说《两地分居》读后感

    梦笔生花话苍凉 --万雁中篇小说<两地分居>读后感 文|彭艳 去年,我曾为万雁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炊烟>写过一篇评论.时隔数月,又读到她的中篇新作<两地分居>,感觉其 ...

  • 《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特点分析

    吴雁汶   阮崇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摘要:<在细雨中呼喊>文中没有一条清晰的时间主线和情节线索,大量运用插叙.倒叙,同时有时间交叉和时间错置的安排.在叙述人性的丑陋.家庭成员之间感 ...

  • 【柴进笔记】读余华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

    感觉的魅力 --读余华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 文.柴进 周末在家,有些放松,就读了一本小说.余华的<我胆小如鼠>是一本不厚的书,作家出版社出版,三个中篇的合集,周六读了第一篇 ...

  • 文学评论|中篇小说《贵妃芒》评论(三篇)

    [编者按]著名作家马竹先生于2017年12月发表于<长江丛刊>的中篇小说<贵妃芒>,在不少热爱文学的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共鸣,据我们所知,马竹每一部新作出来都有很多读者写有读后感或 ...

  • 精神平衡术:论莫言的梦魇叙事

    " [摘要]狂欢化的梦幻叙事与幽闭型的梦魇叙事,是莫言小说风格"轻"与"重"的表现.<怀抱鲜花的女人><拇指铐><生死疲 ...

  • [今日头条]汕头大学教授谢龙新为过山雨的中篇小说集《三折玫瑰四剪梅》作序:从文如其人到货比三家

    从文如其人到货比三家   我们大抵上从语言.故事性.思想性.艺术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来评判一个作品的优劣,以完成一次审美. 读过山雨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感觉:没那么简单!这 ...

  • [黄石文坛]胡光波读曹旭先生《斗鼠记》有感:赢者之败

    赢者之败 --读曹旭先生<斗鼠记> 在与人审美相关的动物中,有的象征意义几乎固定化:褒义者如牛勤劳("老黄牛""孺子牛").狗忠心(东方虽多含贬义, ...

  • [黄石文坛]胡丹的小小说《2080》

    2080  玻璃窗投射的光线把我叫醒,到处都是白色,白色的窗帘.白色的椅子.白色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仪器,管线接入我的身体.哦,床和床单也是白色的,人生中没有哪一刻让我这么讨厌白色!我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 ...

  • [黄石文坛]胡丹的随笔《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早上七点多,70岁的老妈又来"视察工作",我马上拿出六点多钟就烤好的餐包给她尝,她吃一口后说"差把火",我急忙说不会呀,里面的汤圆汁都流出来了, ...

  • [黄石文坛]胡金华的随笔《蝈蝈儿》

    蝈蝈儿 每到夏季,市劳动路附近就能看到有人叫卖蝈蝈儿.也许蝈蝈儿这玩意儿真正不属于城市,小孩子们倒是倍感新奇,卖蝈蝈儿人的周围总是围满了大人小孩.那蝈蝈儿也不认生,十几只叫成一团,于是整条巷子便都是它 ...

  • [黄石文坛]胡红琴的随笔《雨思》

    雨思   雨一滴滴落下,我的思绪逆流成河,汇成清清溪流,载着对外婆的思念,犹如缕缕清晨的雾,朦胧又美好.   儿时,外婆溪水边洗衣我总是跟着,夏日里烈日透过云层的光芒,看着射入水面形成的波光粼粼的动感 ...

  • [黄石文坛]胡咏梅的随笔《木工名匠》

    木工名匠  在湖山农耕文化物件的征集收藏中,发現许多工艺独到的生产工具和农家生活用具.这些老木匠人的杰作手笔至今灿放依然.   在走巷串户寻访的交谈中,一位名匠很快浮出水面――他就是胡安训.   胡六 ...

  • [黄石文坛] 柯秋燕的随笔《第三种色》

    第三种色 一   跑上五公里.阴.时有微雨.没几番好用功,酿不得麦田的醇熟.天,非得下几场雨不可,麦田的味道更浓厚了.似这等五月微雨天.不仅麦田令人醉,还有无尽夏!   昨晚,雨,我坐在院内听雨也赏花 ...

  • [黄石文坛]熊海玮的散文《老家三件宝》

    老家三件宝是奶奶保存的记载有爷爷名字的喜报.地契和光荣证. 喜报 第一件宝贝: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曾祖母刘文英发来的爷爷在朝鲜学文化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 这说明志愿军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