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没读懂刘震云
相关推荐
-
【原创】内蒙古|张瑞芳:人生悲喜,凡尘冷暖 ——读《一日三秋》有感
原创作者:张瑞芳|内蒙古阿拉善盟 人生悲喜,凡尘冷暖 --读<一日三秋>有感 初秋微风拂面,天高气爽,在与书为友的日子,我拜读了刘震云老师的<一日三秋>.这本书是瀚海园读书会芸 ...
-
刘震云新书《一日三秋》,用硬核的笑话讲朴素的人生
刘震云早年的作品有几个标签:新写实.小人物.幽默.乡土.绕--从<一句顶一万句>起,他又拥有了新的标签:哲理.结构大师.现实魔幻主义.乍看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但"小人物" ...
-
黄色周五 |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人生在世,不就是找说话的伴儿吗? | 第2264期 今日豆瓣评分8.7分,49061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一句顶一万句>的故事很简单,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 ...
-
豆瓣9.3,又一部重磅中文小说出现了!
有一部书单狗期待已久的中文小说,今天终于上市了! 书单狗真的太激动了! 因为早在上市之前,这本书就在小圈子里传疯了! 看过的人都迫不及待给出五星好评,以至于豆瓣已经达到了9.3的高分! 书单狗当初 ...
-
专访刘震云 | 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
刘震云坐在采访室的沙发中间,从自己的蓝色保温杯里,倒出一瓶盖热茶,一边喝茶,一边接受采访,有一种有条不紊的节奏,这种节奏仿佛不会被任何事情扰乱. 他的普通话夹杂着一些河南口音和北京口音,说话语速很慢, ...
-
月度札记(一)
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更新, 今天看了北大曹和平老师的公号,很短,但是即便3文字很少也是再更新,这就是不懈怠的表示. 从8月到目前,零零散散看了几本书,感受了一点人间烟火气. 先说书,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表 ...
-
8月推荐你读这10本书,第一本就让人心头一暖!
最近雨水连绵,疫情反复,很多人的出游计划都被迫暂停. 幸好,在不宜出门的日子里,还有好书相伴. 陶石梁说"世间极闲适事,皆须觅伴寻对:惟读书一事,止须一人." 希望书单君这次挑选的 ...
-
刘震云:我讲个笑话,能把你说哭
有这么一个地方.那里几乎人人都有幽默感,好朋友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相互给对方讲个笑话.临近深夜时,这里的人都会先准备几个笑话,背顺溜了,再进入梦乡. 倘若是喜欢听笑话的人,一定会认为,如果有这么个地 ...
-
诗经那么美,没读懂过就太可惜了!
诗经,究竟有多美? 2500 多年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孔子言"不学诗,无以言",意不读<诗经>,便不懂如何说话. 它是中国诗歌的开始,中国文学的总源头 ...
-
唐僧师徒的成功靠什么?为何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读懂
(西游系列解读第48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少年的时候,我们总把西游记当成打怪升级的一本书,唐僧师徒积分够了,于是到灵山成佛.甚至一度认为西游记好多章节重复,无非就是"遇到妖怪--打妖怪-- ...
-
席慕蓉认为《愚公移山》应该移出课本,网友回应:没读懂
2014年,台湾著名画家.诗人席慕蓉在南开大学演讲时,谈到战国时期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声称应把<愚公移山>移出课本.席慕容解释了原因,她认为愚公搬走两座大山的行 ...
-
冯骥才:我至今还没读懂“人”这本书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 ...
-
冯骥才:我至今还没读懂“人”这本书
春风十里 鹿先森乐队 - 所有的酒,都不如你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 ...
-
唐僧师徒组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读懂
(西游系列解读第48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少年的时候,我们总把西游记当成打怪升级的一本书,唐僧师徒积分够了,于是到灵山成佛.甚至一度认为西游记好多章节重复,无非就是"遇到妖怪--打妖怪-- ...
-
孔子逝世2500年,我们还没读懂他的牢骚与梦想
2500年前的今天,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其他一些国家许多代读书人心目中的圣人孔子逝世. 虽说我们不会像朱熹那样高呼"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是,在2500年后的今天 ...
-
国际悲歌歌一曲:你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伯陵说: 吴孟超院士的追悼会上响起<国际歌>, 有些人不理解是为什么. 那我们就来聊一下<国际歌>的前世今生, 以及毛泽东诗词和<国际歌>的情感共鸣 ...
-
温伯陵:国际悲歌歌一曲:你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2021
伯陵说: 吴孟超院士的追悼会上响起<国际歌>, 有些人不理解是为什么. 那我们就来聊一下<国际歌>的前世今生, 以及毛泽东诗词和<国际歌>的情感共鸣. 1 18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