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先有蛋》

  设计思路

  绘本《先有蛋》描述了蛋变成鸡、小蝌蚪变成青蛙、种子变成花朵、毛毛虫变成蝴蝶……《先有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蕴涵了对“生命起源和变化”的审美感知。通过绘本学习,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联系前后页讲述动植物或事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引导幼儿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将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说清楚。

  其次,绘本中隐藏着有趣的洞洞,幼儿会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事物之间的奇妙联系。如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在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中,幼儿感知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理解了“洞洞”中的丰富意义,由此也可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阅读,能够联系画面的前后页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2.阅读绘本让幼儿感受生命起源和变化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绘本《先有蛋》入手一册(后半部分从字的变化开始用夹子夹住)。

  2.绘本封面蛋形镂空处,制作能转动的环形纸条(纸条上有问号、蛋、小蝌蚪等图样)。

  3.与绘本相同的图片一套。

  4.文字(先有、然后才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解读故事名字

  1.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2.问号代表什么?

  3.教师小结:问号代表其中有许多问题和变化,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引导幼儿解读“先有”,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当中的内容是会变化的,从而引发幼儿阅读的愿望及好奇

  心。】

  二、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第一部分

  关注点:

  ★引导幼儿发现绘本画面前后页的联系,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的句式讲述动植物变化的过程。

  ★幼儿能否发现图像构成和变化的“秘密”。

  1.阅读前提问:请你们仔细阅读,等会儿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

  3.交流讲述: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

  ★幼儿讲到哪幅图,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图片。

  (多数幼儿会讲述自己看到的内容,但有的幼儿只讲述其中的一幅图片,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这页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内容联系起来。教师要注意同时将动物的变化过程呈现在幼儿的面前。)

  ★原来,前后几页的画面内容是有联系的,它们能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

  ★呈现先有蛋,然后才有母鸡;先有小蝌蚪,然后才有青蛙;先有种子,然后才有花朵;先有毛毛虫,然后才有蝴蝶的变化过程。

  (幼儿寻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发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鼓励幼儿运用“先有……,然后才有  ……”的句式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2)发现书上的“洞洞”。

  ★提问:一起来看看这个“洞洞”, 它们一会儿变成了什么?一会儿又变成了什么?

  ★教师小结:同一个“洞洞”既是鸡蛋又可以是小鸡的身体;同一个“洞洞”既是毛毛虫又可以是蝴蝶的一部分……

  (在寻找讲述这些“部分”与“整体”的变化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洞洞变化的有趣,进一步培养幼儿有意识地观察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现加以引导,如幼儿先发现洞洞的变化。教师就可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洞洞的有趣,然后讲述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等。】

  三、阅读第二部分,引导幼儿讲述不同事物的变化

  刚才我们发现了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猜猜接着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有趣的变化?

  1.幼儿自主阅读。

  2.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第二部分。

  (引导幼儿一起边看边讲述字的变化、颜料的变化,感受事物的奇妙变化过程,拓展视野。)

  3.感受动植物的轮回变化。

  原来生命是那么的奇妙,它会发生许多的变化。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1)幼儿互相讨论。

  (2)教师贴出:蛋→小鸡→母鸡的轮回图。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许多事物是轮回变化的。)

  四、为小故事取名字

  1.每个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小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的名字可以叫什么呢?

  2.引导幼儿为小故事起名字,并抽拉纸条到相应的小故事处,如有关小蝌蚪的,就拉到小蝌蚪的地方)。

  【设计意图:此环节与开始部分相呼应,幼儿在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变化编不同的故事名字。】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自己发现的周围生活中的变化。

  2.在区角活动中将自己发现的变化做成一本洞洞书。

  点评

  1.绘本与科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借用绘本故事中有趣的画面,让幼儿在情境性的阅读过程中体验故事的多元和生活化,图文并茂的绘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能帮助幼儿逐渐形成稳定的探究能力。此外,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一些动植物、事物的变化过程,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科学能力。

  2.教学具材料的巧妙运用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愿望

  活动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教学具,有意识地将封面上的环形纸条转动到问号处。教师还让幼儿为每个动植物的变化起一个小故事的名字,引导幼儿解读“先有”等,这些都让幼儿从一开始就感知到绘本中的内容是会一直变化的,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愿望及善于提问的好奇心、探究愿望。

  3.关键经验的把握能有效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中班幼儿阅读能力的核心经验之一就是要能够看画面的前后页信息,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追问:“你看看小鸡的前一页和后一页上面分别有什么?”这样幼儿就会将前后页的内容联系起来。而后当幼儿再阅读下一个变化时,他们就会完整地讲出自己所看到的整个变化过程。这样的启发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0)

相关推荐

  • 当代学前教育网推荐——特等奖环境创设

    第十一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环境创设 作品名称:牙齿的奥秘 参赛作者:王丽华 单位名称:北京市大兴区第三幼儿园 制作材料:泡沫板.瓦楞纸.卡纸 作品介绍: 进入大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我妈妈》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尝试看图说话. 2.理解图画书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思,并能够大胆表达. 3.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会表达对妈妈的爱.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昆虫躲猫猫》

    活动目标: 1.观察寻找中隐藏的昆虫. 2.了解昆虫保护自己的不同方法. 3.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情景.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昆虫躲猫猫>. 2.幼儿图画书<昆虫躲猫猫&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慌慌张张的莎莎》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莎莎的动作表情.丰富词汇:慌慌张张. 2.能结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造性地讲述莎莎迟到的原因. 3.懂得做事要有条理,为上小学做准备.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拇指姑娘》

    活动目标 1.师生共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3 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准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猴子捞月》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知道遇事多动脑筋: 3.学习词语"倒影",能清楚完整不离题地回答问题. 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录音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甜甜的棒棒糖》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重点)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难点)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活动准备] 杯子一个,PPT展示图.棒棒糖若干个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妈妈的红沙发》

    一 教学目标 1.在与孩子一起阅读中,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观察画面的能力,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书中妈妈的辛劳和孩子的孝顺. 2.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温暖,家人在面对困境时要同心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对暗号》鸡毛信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规则轻声转述游戏中的语言. 2.尝试仔细倾听,分辨同伴的语言. 3.乐意参与传话游戏,了解规则并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鸡毛信两封. 2.'敌人'的图片若干张,分成 ...

  • 幼儿园中班绘本故事教案《小熊请客》

    活动目标 1. 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2. 能够用流利的语言讲清自己生日的过程: 3. 体会生日时快乐的情绪.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领会故事蕴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