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冬的故事

《冬的故事》
春对夏,
秋对冬。
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
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
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今天我们学习声律启蒙中“冬”的部分。那为什么这一部分叫“冬”呢?其实这一部分在古时候都是韵母发ong这个音的字。只是把冬选出来当代表。这部分的字有哪些呢?我们先把这些字找出来,有:冬、钟、松、龙、蜂、雍、峰、浓、庸、舂、恭、镛、农、蓉、宗、浓、蛩、慵等总共十八个字,当然现在的山峰的峰字和蜜蜂的蜂字已经不发ong的音了,我们不能混淆了。

春对夏,秋对冬
春夏秋冬是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名字,都是名词,根据我们上次讲的对联的规则,所以春夏秋冬可以两两相对。

暮鼓对晨钟
暮鼓就是晚上敲鼓,晨钟就是早晨敲钟。这是佛教当中,寺院里面的规矩。我们去寺院游玩的时候就会发现,寺院里面的房子都是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但是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有两个小楼房,一边叫钟楼,一边叫鼓楼。这就是寺院里面的和尚们早晨敲钟,晚上敲鼓的地方。那为什么要早晨敲钟晚上敲鼓呢?就是要提醒和尚们要去做功课了。和我们上下课的铃声是一样的。因为寺院里面每天都会坚持晚上敲鼓,早晨敲钟,所以啊,说暮鼓晨钟也就代表了和尚一样有规律的生活状态。象宋朝的大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诗叫:“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其中的暮鼓朝钟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山、水、竹、松都是名词。这里山和水属于自然界中的事物,所以山和水能够相对。竹和松能够相对是因为两者都属于植物,并且都是很有内涵的植物。在我国传统观念里面,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文学寓意。其中竹子代表着的虚心和骨气。为什么呢?因为竹子是空心的,所以它代表了虚心;竹子又和梅花、兰花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不怕冬天的严寒,依然保持绿色,被古时候的文人们称赞为凌霜傲雪的铁骨。那松又代表着什么呢?松树也是非常耐寒的植物,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只有松树和柏树能够保持绿色。代表着无畏严寒的坚强和万古长青的长寿。开国元帅陈毅曾经有一首诗就是歌颂松树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另外观和玩是动词对动词,绿和苍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冯妇虎,叶公龙
舞蝶对鸣蛩
虎和龙都是动物,并且都是很厉害的动物,老虎是兽中之王,传说中龙能够上天下海,所以虎对龙是可以的。蝶就是蝴蝶,蛩就是蟋蟀。蝴蝶擅长翩翩起舞被称为舞蝶,蟋蟀喜欢唱歌被称为鸣蛩,所以他们能够相对。冯妇:是个人名。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很厉害的猎户,他和武松一样,能够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后来他想修行,就发誓再也不杀生了。可是有一天,在野外他看到一群人在猎杀一头老虎,可是没人敢靠近老虎。冯妇见了就忍不住冲上前去,赤手空拳打死了那只老虎。大家都笑话他说话不算话,违背了自己再也不杀生的誓言。所以后来人就拿冯妇虎来形容那些说话不算话的人。叶公: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人,他到处说自己非常喜欢龙。为了证明他喜欢龙,他在他吃饭的碗上画上龙,在睡觉的被子绣上龙,就连窗户、门上以及走廊的柱子上都刻上了龙。后来天上的真龙听说了,非常感动,就特意去拜访他。没想到叶公看到真龙以后,吓得抱头鼠窜,落荒而逃。后来人们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那些只会口头说大话,言行不一的人。冯妇虎和叶公龙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说话算话,言行要一致。

家中有宝宝想系统学习《声律启蒙》的听友,请在留言区留言或发送“报名《声律启蒙》”至公众号,我们将会与您联系,统一开设专业的网络培训课程。

乾訸书苑 每日不同
周一 婚恋专题 周二 国学实战
周三 典籍与道术 周四 儿童蒙学
周五 诗词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