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是方向

人是有历史的动物,目睹过太多向同类开枪的行径,人之为人,本性善良,最为重要。
知识是力量,由外而内输入,良知为方向,由内而外推出,知识与良知,有关山之隔,使用着不同的大脑空间。知识后知后觉,良知本能存在,不为而成,不求而得,每个善良之人,上辈子都是天使。哺乳动物的行为,大概是人原初的样子,人之异化,为的是适应变化的社会,惟这些动物仍固守着本性。
有知识无良知者,最为恐惧。剥富人之财,夺穷人之命,大手一挥,浮尸千里;封学人之口,失邻人之信,弹指之间,血流成河。如《商君书》之类的无良之作,是当年为帝王定制化的知识服务,充满智谋,也充满邪恶。竟创立“一民、辱民、贫民、弱民”治民学说,其他不难理解,“一民”者,指一教、一言,一思,一观。再者,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把乌有其事,弄成似有其事,使民有一奔头。“四民”邪说,无非治民之术,其恶深远,沈从文在《中国人的病》中为此指出:“国民虽容易统治,同时就失去了它的创造性与独立性。”其也不智,或曰小智,作为国民共同体的国家,不思建立一套以民为平等成员的国民保障体系,一味“四民”为纲,不以良知为出发点的智慧,难以持久。朝代更迭,恶性循环,一次次反证其谬。
所谓“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理当遗臭万年”,即不做出点惊天动地的壮举,似乎难立其志。殊不知观点取决于立场,立场生成于良知,良知表达的是态度,而非意见。流氓与英雄,小人与君子,包括奸与良,不同的观念体系与评价标准,产生不同的判断,许倬云的判断是:“也许,因我生的时代已有太多自命英雄的人物,为一般小民百姓添了无数痛苦,我对伟大的人物已不再有敬意和幻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谓劫匪,不过是底层社会走投无路的亡命之徒。
以剥夺富人财产,笼络穷人;以多数穷人生命,获取政权。谋略加手段,出发点定不在良知。怜悯是所有正义与慈悲之源,无此便为无良,而世间有太多残忍的情感。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只有当希望破灭后,才会理解上帝。苦难非财富,对苦难的思考才是,真相则是无穷尽地接近事实,也促成个体心智的反思。甄别史料,剔除淆杂,真相无论大小,皆有意义,虽说不是所有的意义,均要以事实表达,凡事追求真相,必将走上一条不归之路。看似轻薄放荡,不拘礼法,实则脏话比谎言干净,且专用来对付谎言,因为某些档案,有人恨不得永久封存。故曰良知的教育,是启智,而非服从,是明理,而非蒙蔽,更非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出手如电,窃贼暗偷不明抢;目光如炬,乞丐明讨不暗偷。“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待矣”,真乃积学大儒,此话或是反话正说。有些思考,只堪思考,道理只能讲给能讲道理者,多数情况下,讲理无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