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成:奶奶包粽子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奶奶包粽子
苏作成
又到端午节了,望着女儿快乐地吃粽子,我不由得想到了儿时奶奶给我们包粽子的事来。
那时,尽管我家比较困难,但每到端午节,母亲还是会包粽子给我们吃。那一年,她到小舅家拿回的糯米不多,不能包很多粽子。包粽子前,她将糯米配上不到三分之一的粘米,用水浸泡一晚。第二天上午,她就和奶奶包起粽子来。
在地灶上的小桌上,摆着搪瓷盆装的浸泡好的糯米和粘米,还有箬叶和棕叶。坐在桌边的母亲拿着箬叶,一折一窝,即刻就做成了一个三角形的空筒,然后抓了浸泡好的米,往三角筒里一塞,用大拇指往里面摁了一摁,再抓些塞进去,直到将那空筒塞满,再将口子上的箬叶折好,然后拿棕叶紧紧地系着,一个三角粽子就包成了。奶奶虽说双目失明,但她坐在桌边,伸手摸索着,找到了箬叶、棕叶和搪瓷盆里的米,便熟练地包起粽子来,只是包的速度比我母亲要慢。不一会儿,搪瓷盆里的粽子米就包完了。奶奶问我母亲:“今年怎么只有这么多啊?”母亲笑着说:“我老弟家的糯米不多了。”
奶奶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就拄着拐杖往外走。平时,她在家里坐的时候多,到外面走的时候少。若是外出,家里总有人跟着。这时,姐姐就赶紧跟去。奶奶过门槛时,姐姐就牵着她的手,生怕她摔倒。过了门槛,奶奶就拄着拐杖慢慢地朝大娘家走。那些在夏天的阳光中飞着的燕子,正呢喃地叫着。
到了大娘家。大娘也在包粽子。看到奶奶来了,她就对奶奶笑着说:“老娘,好久没来了啊。”奶奶大概听出了大娘在包粽子,就对她说:“我来帮你包粽子啊。”大娘笑着说:“那太好了,正愁包不完呢。”奶奶坐下来,大娘就将装了糯米的木盆和箬叶、棕叶放到奶奶前面的小桌上。奶奶摸索着拿了箬叶,就开始给大娘包起粽子来。
大娘浸的粽子米比我家的多一大半。包到吃午饭时还没有包完。大娘就留我们在她家吃饭。饭后她还和奶奶包了好一阵才包完。
这时,奶奶对大娘说:“明天给我三十个粽子吧。”大娘听了,略显吃惊地笑着说:“给四十个都行,明天煮熟了送给您。”也不等大娘问,奶奶就说出了自己为什么一次性要这么多粽子的原由。
奶奶的大女儿家离我们只有一里多,但大女婿早几年过世了,大女儿近年也卧病在床。两个外孙还没有成年。奶奶很关心他们,每到端午节就包粽子给他们吃。大娘说:“您老也太操心了,就是说一声,我们也会送去啊。”
第二天上午奶奶就到大娘家去,等到粽子煮熟了,她就叫我姐姐和我送了三十个粽子到大姑家去。
到了大姑家。大表哥正给躺在床上的母亲喂中药。一听说是奶奶叫我们给他们送粽子来,姑姑便笑着说:“我们做些粘米粽子也一样能吃啊,又要劳她老人家费心。”但表哥他们早就高兴地剥着粽子吃了起来。
现在想来,那几年,每到端午节,奶奶都会想着给失去了父亲的两个外孙做粽子,那份亲情真的是一坛陈年老酒,那种甜美的醇香,仿佛穿越了岁月,仍然弥漫在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