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为笔、情感为卷,通过三本书走进不一样的世界

人生里,总有一种“趣“在等你!

百年前芸芸众生里

一个人的风花雪月

鲜衣怒马,浪漫终身

两个人的相濡以沫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一世人的天地至美

偶寄闲情,乐乎吾心

他们笃实着、深情着

振奋着、痴迷着

投入着过生活

在一箪食一豆羹的烟火气里

清贫不无趣,坎坷不失真

对于如今大多数人而言

闲情逸致的生活似乎停留在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境地

很多人将这种无奈

归咎于当下生活的忙碌

但不论是如今还是遥远的曾经

生活从来没有简单过

百年前的那些文人们

经历了现实生活考验

奔波着生计稻粱时

是怎么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

又是怎么从苟且与繁劳中

润养出一点生活的滋味与乐趣的

中式情感美学三书
或许可以为我们解答

中式情感美学三书有《浮生六记》、《闲情偶寄》、《陶庵梦忆》,不同于戏剧、小说的故事虚构,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记录,情真意切,展现了鲜活生动的风俗画卷,当时的社会环境、市井百态、风土人情,跃然纸上。

书里的先人们,一面咀嚼了现实的苦难,一面营造了悠然逸致的精神世界。他们是怎么爱,怎么玩,怎么把清贫的生活过成诗的呢?

怎么爱?

沈复《浮生六记》告诉我们,两个人的相濡以沫。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怎么生活?

李渔《闲情偶寄》指出“当刻刻偷闲以行乐”,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

怎么做更好的自己?

张岱《陶庵梦忆》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吧。

面对生活种种压力,我们常常陷入焦虑和烦躁的情绪,对于生活似乎渐渐变得冷漠、麻木,翻开「中式情感美学三书」在此中舒缓节奏,参考打样自己的生活,复苏我们沉寂的,对生活的热情与深情。

无论活在怎样的环境,都应该对生活怀有深情,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兴致勃勃地做事,享受从中的乐趣。

巧合的是三本书的作者都是江南人,江南自古便是文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在他们的笔下,不管是谈论养花寻石,还是建筑园林的布设,哪怕盆栽插花的要点,都像是经验十足的艺术家所写出的鉴赏之作。
书中沈复采冬梅入瓶,案上也可卧观园林;李渔造小园作室,院子也可寓目千山;张岱赏西湖之雪,舟芥也可名传百世,在他们的笔下,草木、盆玩、赏石,都是天地大美之物,花色、月色、茶色都是人间可爱之物。

读这些小品文,在浮躁喧嚣中如饮甘泉。

· 本套书的一大特色就是配有名家经典画作,文图结合。
· 以流传已久的经典版本为底本,译文、原文、注释清晰。
· 装帧古典有意蕴,排版简洁疏朗。

此外书中还有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李冬君长序15000字推荐,读之,犹如打开广阔的审美境地。

《浮生六记》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对于世间男女而言,人多是平平凡凡的,日子多是平淡如水的。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惊天动地,难道就必须是乏味?

两百多年前,一个苏州女子将布衣蔬食的生活,过得妙趣横生。

这位女子就是陈芸,这本书是被人称为“晚清小红楼”的《浮生六记》,自面世以来,此书受到林语堂、鲁迅等众多文人的推荐。
《浮生六记》是清朝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等篇章。

沈复以夫妻生活为主线,各有侧重地讲述了自己的半生经历,兼游记见闻、山水景物、闺阁闲情、文论艺评,非常适合随身携带阅读。

书中文字如同清风拂面,尤其打动人的是平平淡淡中,那份力透纸背的真情。纵然陷入困窘,依然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简朴而精致。

两人在外寄居时,芸娘也能把贫寒的日子过成诗。就地取材制作活动屏风、捡来石头堆砌假山、在自家简陋的庭院种出一大片花来……
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的他们突破了封建世俗的观念,沈复对芸很是欣赏和宠爱,比如「闺房记乐中」爱妻想出去逛庙会,但因女子不能抛头露面。
沈复出主意:“你戴我的帽子,穿我的衣服,女扮男装跟我玩儿去!”在他们的生活里,这样的故事天天上演。
虽然沈复过得家徒四壁,但是字里行间丝毫没有流露出哀怨愤懑,我们看到的反而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洋溢着安贫乐道精神的人。

在「闲情记趣」篇中写插花、盆景的部分堪称美学教科书,不仅情趣高雅,还能马上学以致用。

这版的《浮生六记》中还配有明代“吴门画派”沈周的《东庄图册》,展现了甘恬自洽、令人神往的理想生活。

插画悠然惬意、高旷明快、深幽清雅的风格与《浮生六记》的闲情之趣、浪游之快相得益彰。

另精选数张鸳鸯图,匹配文中“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美好寓意。

《闲情偶寄》

乐不在外,而在心

成功没有标准答案,找到让自己开心的生活方式比什么重要。

400年前,有一个人吃喝玩乐无一不精,他是一流的美食家,会吃会做懂养生。

他是清代家喻户晓的大戏剧家,现在我们称誉他为“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他自组戏班,自编自导自演多部戏剧作品传世。

他也是出版人,组织编绘了《芥子园画谱》,问世百年来,风行于画坛,是学画必修之书。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都以此开启绘画之门。

他还是个旅行家,“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还懂美容造型、精通室内设计,还能主持修建园林建筑,业余搞些发明……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极致风雅。

他就是李渔,李渔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经济窘迫,可是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愁苦,他站在更高点上对生活加以欣赏和品评。

他说:“乐不在外而在心”,“当刻刻偷闲以行乐”。

而他也将一生艺术和生活经验著成一部生活百科全书:《闲情偶寄》。

这部畅销300多年的作品,对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散文大师影响至深,林语堂赞叹《闲情偶寄》道:这个享乐主义的剧作家又是幽默的大诗人,讲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闲情偶寄》包罗万象,有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颇有生活艺术指南的作用,无论你对哪个方面感兴趣,都能从书里找到新颖独到的见解。

本书选取了颐养部、饮馔部、种植部、器玩部、居室部中的绝妙之作,走进李渔的世界,你可以真切看见,这位湖上笠翁的胸中蕴藏着几许山水,几多春色。

文字疏淡而意境朗阔,生活琐细、平常之物,在李渔笔下,皆有大美。事实上,有关生活的品味,他都不妥协。
写风物,“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谈养生,在《闲情偶寄》的颐养部中,他详细道出一年四季排遣忧虑之法。富人要如何享福,穷人又如何行乐,一年四季要怎么自在,出游又如何舒坦,春天怎么活,夏天怎么活......凡人们日常生活之处,无所不谈。充满新异,充满风趣,字里行间流露着幽默和智慧。

书中配有接近李渔人生态度的,“吴兴八俊”之首钱选传世名画插图,力图呈现李渔一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妥协。

李渔如有闻,当夸本书是有史以来尤佳配图版,钱选是隐者,李渔是人间大隐,境界相合,惺惺相惜的生命在默然对话。

其中白话译文由“小说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彭剑斌以闲情笔调译述,饱含文学之美和诗歌之美,读来轻松愉快。

《陶庵梦忆》

癖好深者,皆深情

金陵贾宝玉百年前,绍兴有个张岱。和宝玉一样,张岱也出生于一个显赫、富贵的仕宦之家,锦衣玉食,长物风流,无所不好。
前半生他享尽了人间的繁华靡丽,明朝灭亡后家道破落生活穷困潦倒。

他跌宕起伏、丰富不可复制的奇特个人经历,集合成了一部极美《陶庵梦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晚明时期的生活画卷,一个个令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的生活场景,每则小品文虽字数不多,但篇篇精彩。

张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正襟危坐的读书人,常人眼里的他是不务正业的斜杠青年,爱好广泛又样样精通,接触到的人更是各行各业形形色色。

所以不管他笔下写的是人还是事,都那么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引人入胜,越看越有味道。

书中风土人情,娓娓道来,人文地理,相映成辉,无论阳春白雪,还是市井玩好等诸般,都在他俏皮绝句里纷纭呈现。

每年七月十五的西湖,城门将关,人群散去,张岱一行人才缓缓靠岸。坐在微凉的断桥石阶上,对月举杯畅饮。等到东方既白,客人纷纷散去,他也不急着回家,只是上船重新向着荷花丛中去了。
西湖七月半中,他写出:“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湖心亭看雪」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看这段西湖雪景的描写,你会惊讶地发现,张岱的观察法之妙竟与现代电影的镜头艺术不谋而合,仅寥寥数笔,清新淡雅,如诗如画,360度立体环绕视角,让人徜徉其中,悠悠然乐而忘返。

张岱也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美食家,无论是食物、饮水、品茶,都深得其精妙之处。蟹会」中“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

看到这里身为吃货的你,一定会产生认同感,频频颔首会心一笑,馋涎欲滴,欲罢不能......

本书还收录了鲜见于世的张岱自序。

配图精选张岱平生好友陈洪绶杂画图册等传世佳作,其奇崛、典雅的珍贵古画,与张岱审美意图相得益彰。一边读文,一边看画,赏心悦目。

全套书装帧精美
拿到这个版本的书,真是心中一喜呢!古朴的装帧显得格外高雅;纸页摸起来格外有手感。
这套书由“中国最美的书”获得者许天琪设计,四色印刷,装帧精巧。山川流动中掩映别致古画,内文横竖混排、疏朗有序,用诗情与匠心营造书的古典意蕴之美,值得收藏。
内页纸张柔和不伤眼,书页中的字体排版也非常的别致,简洁疏朗,清晰明了,方便阅读。

看书当然少不了书签了,小编最后推荐你们两款雅致的书签!

第一款的经典复古书签,是相对而言最受粉丝青睐的。

共有四种窗花样式,分别为松云纹,六角云纹,卐纹和锁格纹。做工精巧,材质也是不俗。
四种材质分别对应名贵木材紫光檀,黄杨木,红酸枝和黄檀木,细闻之下还有木香味。清雅悠致,品位上佳。
任意一枚书签,不说拿来夹书,就是寄托情谊,或作为信物,皆俱佳。
(0)

相关推荐

  • 推荐读书《浮生六记》

    文/钱磊磊 最近一段时间读完了沈复的<浮生六记>,而今天外面又在下雨哪儿也去不了,就在这里码了一篇文章.最开始认识<浮生六记>的时候还是当年背到崩溃,后来慢慢遗忘的初中所学的一 ...

  • 读《浮生六记》有感:誓言只可用来感动,不可信

    常有人说:"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虽然这句话最开是用来幽默的,但渐渐地变了味道,它从好笑变成了"真理". 生活中不少人用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印证了这句话,男人确实 ...

  • 岁月为笔 山河为卷

    读罢周振鹤先生的<体国经野之道>一书,过往心中的许多困惑一扫而空.薄薄一本二百余页的书,语简意丰.清晰明了,风云政局.锦绣山河尽在其中.给我的感觉只有八个字"岁月为笔,山河为卷& ...

  • 容斋五笔·卷第三(十五则)

    人生五计 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 ...

  • 容斋续笔·卷第三(十八则)

    一定之计 人臣之遇明主,于始见之际,图事揆策,必有一定之计,据以为决,然后终身不易其言,则史策书之,足为不朽.东坡序范文正公之文,盖论之矣.伊尹起于有莘,应汤三聘,将使君为尧.舜之君,民为尧.舜之民, ...

  • 历代传世山水画明代卷第三辑高清90幅

    历代传世山水画明代卷第三辑高清90幅  

  •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三)

    <巢湖图>清石涛纸本设色纵96.5厘米横41.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石涛的笔墨技法宗与董源.黄公望,但他又不拘成法,技法多变.他善于用点,树叶丛草多以点出.楼阁的线条用凝重秀挺的中锋笔 ...

  • 察右后旗白中岁月——记我的老师们【三】

    〓第 1528 期〓 文|殷煌文    编辑|王成海 樊镇国老师初二时教我们平面几何,樊老师个大腿长,第一节几何课,两步就迈到讲台上,放教案时顺势把腰一弯算是还礼,接着在黑板上写下几何两个大字,开始讲 ...

  • 【青玖情感挽回】(三)亲密关系中的吵架类型有哪些?

       遇到对的人不易,且行且珍惜 漫长相守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让爱情走到最后 努力过,付出过,妥协过,包容过 不忘初衷,为爱永恒 1 之前我们有两篇文章讲述了亲密关系中的吵架类型,以及 ...

  • 石钧对联(卷廿三)

    石钧对联(卷廿三) 马长泰老先生千古 八秩童,跃马驭长风,留两行墨韵: 三春日,乘鸾飞泰岳,播万里廉声. 敬挽在抗疫中牺牲的医务工作者 白衣披甲献丹心,逆行报国,楚水滔滔流热泪: 青史留名昭赤胆,舍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