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里的奥妙

(0)

相关推荐

  • 西泠人物:朱复戡

    输编者按 西泠印社走过百十余年,历经岁月的流逝,留下了诸多的人.物.事,构成了一部厚重的印社发展史.孤山社址有一条"鸿雪径",取意于宋代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

  • #篆刻#吴昌硕这方“西泠印社中人”非常有...

    #篆刻#吴昌硕这方"西泠印社中人"非常有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还因为它的确是一方上佳的篆刻作品. 如果只简单地看,它是基于汉印"均分印面"理 ...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来楚生篆刻里的花花世界,自用印或他刻印,177枚印面附释文

    来楚生篆刻远师秦汉,近踵吴熙载.赵之谦.吴俊卿.齐璜等大家,而能不落前人窠臼,自出新生意,开创了一代印风.西泠印社副社长,当代书画篆刻大家钱君陶先 生曾云:"来氏刻印七十岁前后所作突变,朴质 ...

  • 篆刻里的经典故事

    有所不为 ①原指不能什么事情都做,要选择重要的去做.后来也指只有不做某些事,然后才能在其他事情上有所作为. △用于说明做事必须有选择. 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 ...

  • 篆刻里,几个必备的处理方法

    平正.匀落 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贴.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笔划故作盘曲的姿态填满空间,也不能如铅字一样呆板.一般以笔划繁者不觉其繁,笔划少者不觉其少的处理手法为主.汉印及名家中不 ...

  • 平讲平说2592期:厨房虽小藏大道,炒白菜里有奥妙,“隐性知识”学习其实有一种非常高效的途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92期# 今天我们要来谈一谈"隐性知识的有效学习"问题,这个话题从哪谈起?很简单,从厨房谈起."大道不在天边 ...

  • 吴让之篆刻里的自然朴实婉转流动都在这本印谱里,荐

    吴让之,晚清篆刻四家之首,在篆刻艺术上借鉴了邓石如的风格后,还保留自己学习汉印的精髓所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艺术风格,他的篆刻以篆书笔意入印,笔意舒展,自然朴实.遒劲利落的线条,婉转流动.秀逸舒畅的 ...

  • 来楚生篆刻里的花花世界

    --源自书法杂志 生于鄂渚 长于浙水 游于沪渎 刻近二吴风范 志我一生萍踪 --来楚生自述 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楚凫.负翁.一枝.非叶.怀旦等,别署安处楼.然犀室,晚年易字初生 ...

  • 什么是书法和篆刻里的“屋漏痕”?

    我说实话啊,"屋漏痕"是我理解了好久的一个看似神秘而又简单的书法术语.第一次听说时,觉得它本来是解释书法现象的,而它本身又变成了一个需要解释的概念,容易把书法弄得神秘化,反倒让初学 ...

  • 陈巨来篆刻的临仿与超越 ‖ 其安易持—陈巨来先生归里展

    陈巨来先生治印取法既高且广,举凡战国秦汉古玺印.元明清流派印,无不经意研习,终生不辍. 对于战国秦汉古印,巨来先生的临刻或仿作在保留高古之气的同时,又增益了浓厚的宋元文人雅趣.对于元明清流派印,尤其是 ...

  • 安徽望江∣王双发:五月,篆刻在初夏的修辞里(组诗)

    鲁西诗人,以诗歌慰藉心灵 五月,篆刻在初夏的修辞里(组诗) 王双发 篆刻在初夏的修辞里 一枝盛开的花朵 见证着流水般的光阴 田野成熟的麦穗 用金黄装饰着家乡的夏天 一只布谷鸟鸣 唤醒了收获的午季 情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