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主张变法的苏轼,为何成为了激烈的反对派?
相关推荐
-
苏轼一败再败的时代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当然,古人也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近人谭嗣同临刑前亦有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古往今来,大抵时势胜于个人,如王弼注易经所言:得时,则天下随之矣. 但是,吾国 ...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仕说新语 发布时间:20-08-3019:19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1079年4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浙江吴兴).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瞬间朝他袭来,在湖州任职仅 ...
-
皇帝亲口道歉,才华不输苏轼,这位“不洗澡”的宰相到底强在哪儿?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商鞅变法,事成车裂而死:王莽改制,招致国破家亡:张居正厉行新政,死后被抄家问责:光绪帝戊戌变法,&qu ...
-
谢天佑|失掉后台的改革者:王安石变法始末
作者|谢天佑(1932-1988)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李泌.郭子仪都不是改革派,他们的本领全用在维持局面上.改革派是另一种风貌,他们要向危局挑战,信心百倍地去解决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但 ...
-
“乌台诗案”的起因经过,苏轼为何被牵连了?
2020-04-15 10:19:41 ...
-
郭熙的《早春图》画了什么
倘能从我游乎? 1 1072 年的早春,河南河阳的一座大山深处-- 北宋 郭熙 早春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气候转暖,经冬的冰雪开始消融,重新缓缓地流淌在山涧溪口. 早起的渔人收获了春天的第一批渔货,正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八章
第八章 本章与第七章紧密相连.不过要和我们的主人公苏轼发生碰撞了.要点两个. 一.改革引发的党争之祸.二.苏轼的选择. "拗相公"指的是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不同于人,又特别固执难以扭 ...
-
王安石变法中的新旧党争,苏轼为何因一道奏折而被贬黄州
苏轼被贬黄州,直接原因是"乌台诗案",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王安石变法时的新旧党争.宋神宗在位时,曾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变法本就遭至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变法过程中因急功近 ...
-
北宋传奇女子,二婚嫁皇帝,救苏轼,阻挠王安石变法!
文/晚风暮雨 北宋时期,有这样一位女子:新婚不久即被丈夫休回家,后来却由于机缘巧合选秀入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几十年后,成为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中坚,还搭救了入狱的苏轼,就连其弟 ...
-
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变法急需人才,为何用苏辙而闲置苏轼?
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逝于东京.苏轼.苏辙兄弟护丧,回了故乡眉山.等他们返回汴京时,已是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回到京师的苏氏兄弟很快就发现,改变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整个北宋政坛:治平四年 ...
-
【史海钩沉】司马光和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是由北宋神宗主导.宰相王安石负责推行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改革.这场变法开启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结束于宋神宗去世时的元丰八年( ...
-
苏轼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看到老百姓的生活,苏轼主动站了出来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不断发生着改变,而旧的制度以无法保证国家继续强盛下去.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两个局面,一种是新的政权出现取代旧的政权,另一种就是统治者自上而下改革,从而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打开凤 ...
-
雄文:苏轼的千古名词《水调歌头》里隐藏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密码
最近我喜欢上了写喝酒与某某密码之类的东西,之前写了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北宋灭亡的密码,效果还不错,获得了头条"文旅发现官"这样一个惊天大奖,也头一次当上了官:后面又 ...
-
郑板桥(1693~1765)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郑板桥(1693-1765) 节录古文 节录古文苏轼<答秦太虚书> 图录号: 955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747,500(含佣金) 郑板桥(169 ...
-
手机被孩子摔坏,孩子辨称“本来就有一痕”,家长回应突显高段位
知错就改是好孩子,做错了事却不认则是坏孩子,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公理.然而由于人的自私天性以及自尊心的存在,想让人乖乖认错其实是很难的,不明事理的孩子更是如此.在这种关头,就很考验父母的处理能力了. 朋 ...
-
苏轼的朋友圈
在你的生命里,可曾有这样一个人? 相知相交,彼此懂得. 纵使天涯相隔,依然思念不减,就算许久未见,情谊从未改变. 每次相聚,都可痛饮畅谈,细数过往,知己作伴. 就像苏轼和黄庭坚,滚滚红尘,惺惺相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