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付费订阅功能,也许将步小程序后尘……

起因是马化腾的好友、互联网评论员keso大神入驻了36氪最新的付费订阅专栏,并在公众号上发了一篇文章谈了谈付费订阅的事,从马化腾在朋友圈的回复来看,微信的付费订阅真的快来了。

其实,微信要做付费订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去年下半年微信就已经在内测这一功能,了解技术的不少网友也已经发现微信公众号的源代码中早已埋下了付费订阅的代码,只是至今一直没有动静,就像keso所说的,“这个测试太久了”。

去年4月份,知乎推出了1.0版本的值乎,开启了这一轮知识电商的大战,随后,果壳网的分答紧跟上线,罗辑思维的得到APP横空出世,喜马拉雅FM也加入进来,纷纷抢食这块大蛋糕。在这之前,微博更是早在2014年就测试过付费订阅。

付费订阅这块蛋糕有多大?

从现在的一些数据来看,这块蛋糕似乎确实不小。

去年5月14日,知乎发布语音、文字直播工具“知乎Live”。全年共举办1443场,主讲人平均时薪达到1万多。去年6月,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知乎Live”上分享其创业经验,定价499元的200张门票刚开放便一售而空,当日收益10万元。

罗辑思维的“得到”,目前一共有18个付费订阅专栏,除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定价1元/四年和《王烁大学问》定价199元/9个月外,其余都是定价199/年,根据其公开显示订阅数,目前共销售1.39亿多。

去年6月,由马东团队推出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独家上线,每周5天,每天6分钟,年费为198元/年,当天上午10点就已突破100万元,成交超过5000单,一天的成交超25000单,首日全天点销售额突破了500万元。

喜马拉雅FM在去年12月3日发起了首届”知识狂欢节“,当天24小时销售额5088万,相当于09年首届“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最终销售额。

付费订阅有哪些形式?

从形式上来看,为内容付费,不管这些内容能否被称为“知识”,是否真的有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无非只有图文、音频和视频三种类型。

我个人的感受和观点是,在用户为内容付费的意愿上,视频>音频>图文

在以上这些平台纷纷尝试付费订阅之前,用户其实更早已经逐步养成了为视频付费订阅的习惯,而这其中,网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艺恩发布的《2016年中国视频行业付费市场研究报告》,爱奇艺的VIP有效会员基数早在去年6月便已超过了2000万,并且在付费会员总数、用户活跃度、使用时长、市场份额等核心数据上也都牢牢保持着行业第一的地位。

音频的付费订阅,其实有一部分要归功于音乐版权意识的普及,如今,听正版数字音乐都要花钱,用户也渐渐接受了这种形式。而相比于阅读图文,通过音频获取内容的效率显然更高,这也是为什么喜马拉雅和知乎Live(包括最早期的值乎)以及分答都能迅速破局的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