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速递】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联合国确定的缺水标准:当人均年可利用水量<1700m³时,为有“水压力”国家;<1000m³,为“水短缺”国家;<500m³,为“严重缺水”国家。跨境流域水资源分配直接影响流域国家的利益及流域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因此,在水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跨境流域水资源分配成为世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下图示意莱茵河流域部分国家人均年可利用水量及人均年用水量差异。据此完成1~2题。< span=''>

1.图中四个国家水资源问题最突出的是(  )

A.奥地利       B.法国       C.荷兰       D.德国

2.荷兰位于莱茵河三角洲,但人均年可利用水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海水入侵       C.冰川融水量少       D.河流流量小

卡普阿斯河(见下图)发源于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交界处的巴都布罗克山脉的西部山岭,自东向西流,在坤甸西南的一大片沼泽三角洲处分为两条支流注入南海。卡普阿斯河全长1143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流域内陆形以平原、沼泽为主,虽然降雨丰裕,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只在其干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大坝工程,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都相当低。据此完成3~5题。

3.卡普阿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湖沼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4.卡普阿斯河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养殖       B.蓄水灌溉       C.防御洪涝       D.发展旅游

5.导致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       B.自然环境恶劣       C.河流落差较小       D.冻土发育广泛

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称为异重流。读“水库异重流形成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水库异重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流域发生频率高于黄河流域       B.到达大坝的异重流有利于水库清淤

C.有助于漂浮污染物的净化       D.三角洲的泥沙来自水库环流

7.下列情形不能形成异重流的是(  )

A.大风吹拂湖面       B.河流入海       C.冷暖气团相遇          D.寒暖流交汇

乍得湖是内陆淡水湖,位于撒哈拉大沙漠与热带稀树草原之间,地处乍得盆地的中央以及乍得、喀麦隆、尼日尔和尼日利亚4国交界处。乍得湖的西南部盐度最低。在短短的40多年间,湖水面积萎缩90%以上,除了旱灾等自然因素,还要归因于乱砍滥伐、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游修建水库等人为因素。如图示意雨季时的乍得湖及注入乍得湖的主要河流。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乍得湖没有河流流出,却是淡水湖,其原因可能是(   )

A.乍得盆地内存在低地,湖水转变为地下径流渗出

B.乍得湖地处沙漠与热带草原之间,干湿季节明显

C.流域面积广阔,注入乍得湖的河流数量多

D.乍得湖生物生长旺盛,湖水循环周期短

9.与其他区域相比,乍得湖西南部湖水盐度最低,是由于西南部(   )

A.河流流速快且径流丰富       B.湖面蒸发微弱,失去水分少

C.注入的河流多且水量大       D.湖泊岛屿阻隔,湖水流出少

10.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变化使乍得湖水循环发生改变,导致湖泊萎缩,其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与降水环节              B.降水与地表径流环节

C.下渗与水汽输送环节              D.蒸腾与地下径流环节

2018年12月9日上午中国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从湛江某军港解缆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结合护航编队航线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海域①~④中,舰艇吃水最浅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回归线附近,蒸发旺盛       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③海域封闭,与周围大洋海水交换少        ④陆地径流较多,大量淡水汇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井渠结合”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同时,每年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淋盐排盐,并为来年春季储水保墒。据此完成13~15题。

13.“井渠结合”灌溉主要为了(  )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       B.提高地下水位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提高农田单产

14.是否适合“井灌”,取决于(  )

A.耕地类型       B.作物类型       C.黄河水文条件       D.地下水质条件

15.每年定期集中浇灌耕地的时间应在(  )

A.1—2月       B.5—6月       C.7—8月       D.10—11月

2017年6月,葡萄牙中南部由于自然原因发生森林大火,伤亡惨重,统计发现,近20年来,该国中南部几乎每年都有火灾发生。右图为葡萄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葡萄牙中南部夏季易发生森林火灾的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A.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

B.受高压控制,高温干燥

C.地势较高,太阳辐射强

D.光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17.葡萄牙西侧洋流为(  )

A.向北流的暖流

B.向北流的寒流

C.向南流的暖流

D.向南流的寒流

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 100 km。据此完成18~19题。

18.纳米布沙漠沿海岸线向北延伸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大气环流        D.洋流

19.纳米布沙漠西部沿海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鱼类饵料丰富

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泥沙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东南信风带来大量鱼类饵料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高黎贡山北段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调查发现,该地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0~22题。

20.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       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1.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土壤变化       D.坡度变化

22.海拔3100米以上草本物种丰富度增多,主要原因是木本植物的变化改变了(   )

A.气温条件       B.蒸发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23~25题。

23.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

24.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

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

25.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26~28题。

26.图中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体现了(   )

A.非地带性       B.纬度地带性       C.经度地带性         D.垂直地带性

27.自然带中与同纬度大陆西岸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的是(   )

A.H         B.P       C.F       D.E

28.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比西岸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洋流         B.洋流、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地形         D.大气环流、洋流

长白山的苔原带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了与高纬度的苔原带相区别,长白山苔原带被命名为山地苔原带。长白山山地苔原植物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甲自然带是(   )

A.高山草甸带              B.常绿硬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30.长白山山地苔原带与北极地区的亲缘物种保持着极大的相似性是因为(    )

A.第四纪冰川的北进           B.长白山地形不断抬升

C.第四纪冰川的南迁              D.自然地理环境的长期演化

二、综合题(共5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南岸支流,古称黔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内陆势西南高、东北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质专家曾断言,乌江流域因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而不适合修建水库,但是现在流域内却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近些年来,贵州省政府大力开发乌江流域,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1) 指出乌江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生存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2)分析喀斯特地貌区修建水库的不利条件。(6分)

(3)针对乌江流域的现实情况,请您为乌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南部,上游冰川广布。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 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 居延海和西居延海。 下面左图为黑河流域图右,图为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

(1)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6分)

(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6分)

(3)归纳20世纪60年代~2010年黑河流域不同海拔区域冰川面积的变化规律。并分析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与面积的变化对河西走廊绿洲带来的影响。(6分)

3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土壤是由矿物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有机质(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水分、空气组成。

塔斯马尼亚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塔斯马尼亚岛上植被茂密,土壤独特,苹果种植环境绝佳,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地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位置。

(1)比较M、N两地土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6分)

(2)分析该岛土层变薄对苹果生长的不利影响。(4分)

(3)为防止岛屿土层变薄的趋势,简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018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A

C

B

B

A

A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D

D

B

D

D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D

A

C

B

B

C

D

D

C

31.

(1)流域內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截流蓄水,加重污染程度,严重影响鱼类生存;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4分)

(2)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漏斗和暗河,地基不牢固;水库区容易渗漏,导致水库区水量减少,水库存水作用减弱;水库、大坝安全性相对较差,威胁着河流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6分)

(3)合理开发水能和火电资源,并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建设乌江流域综合性工业基地;通过水库区建设,治理洪水灾害,大力发展航运;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大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第三产业比例;植树造林,加强乌江流域生态建设。(合理即可,6分)

32.

(1)从上游到下游流量先变大后变小(上游到中游流量变大,中游到下游流量变小);夏季流量大(季节变化大)。上游高山冰雪融水是黑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从上游中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灌溉、蒸发及下渗等导致河流流量变小。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

(2)①气候更加干旱,温差加大,风沙天气增多,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②物理风化加剧,风力侵 蚀加大。③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④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6分)

(3)变化规律:以海拔4500米为界,高于海拔4500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增加,低于海拔4500米的区域 冰川条数减少。影响: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先是冰川融化量增加,补给绿洲大量水资源,利于绿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②但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条数减少,面积缩小,提供给绿洲的水资源渐少,最终绿洲会因水 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而变为沙漠,从而威胁着人们 的生产、生活与生存。(6分)

33.

(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

(2)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使苹果产量减少;土壤中有利于苹果生长的养分流失,有可能导致苹果品质下降

(3)保护岛上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旳规模和密度,保持弌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髙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END

更本微信号同步的试题课件和资料电子版可扫描二维码加入小红圈或知识星球下载

海宁中学地理组(知识星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