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7)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二章   

姚大妈牵线搭鹊桥

泥瓦匠进城试锋芒

桂花吃了几付药,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端午节过后,人们已经开始收割麦子了,桂花心里有点着急。

一天大早,梁栋就开着手扶拖拉机拉回了几个麦客,他给桂花留了两个人,一直送到桂花家门口。

“桂花,桂花……”

“梁大哥,什么事?”桂花抱着孩子从屋里走了出来。

“给你带来两个麦客,你领到地里去割吧,你家麦子也黄了。”

“我正犯愁哩,这下就好了。割一亩多少钱?”

“我已经说好了,十块钱一亩。割完了我用手扶拖拉机给你拉回来,到时候你叫我一声就行了。”梁栋说完就开着手扶拖拉机走了。

桂花把孩子抱到长贵家,交给刘大婶让她帮忙看着,长贵、菊花、长福已经下田去了。桂花给麦客吃了早饭:凉拌莴笋、锅盔馍、麦仁稀饭。麦客也磨快了镰刀,然后带上喝的水,跟着桂花来到了田里。

麦客大叔看着粗大的麦穗说道:“麦子长得真好!”

“今年欠雨,还没往年好。”桂花指着麦田说:“这是一块,那边还有一块。麦茬要割低点,割干净,麦捆捆小点。”

“你放心,年年出来割麦子哩,没有人不满意的。”

桂花交代清楚以后就回家了,她要给麦客擀面条,准备中午饭。

两亩多地麦客大叔一天就割完了,吃过晚饭付了工钱,麦客大叔就走了,他们还要赶明天的场。

梁栋开着手扶拖拉机要去田里给桂花拉麦捆,刘大婶让小儿子长福跟着去装车,桂花说:“长福割了一天麦子了,让他休息,我能行。”

刘大婶说:“别逞能,身子骨还没缓实在。你去领领地方,让梁栋和长福装就行了。”

桂花就和长福爬上车厢,手扶拖拉机就朝田里开去。他们乘着月光把麦捆拉回来,在打麦场的边上码成两个圆顶的垛子,以备打场脱粒。

次日一大早,桂花看天气晴朗,就叫了大家帮忙摊场,梅花、菊花、长贵、长福、梁栋、吴勋父子,他们把两个麦垛子全都散开来一圈一圈摊在打麦场上,然后各自忙去了。梁栋开着手扶拖拉机拉着一个石头碌碡在麦秸上一圈一圈地碾着。碾过头遍以后就要翻过来,照照太阳再碾第二遍,碾过第二遍就要用木杈把麦草挑起来,在场边上垒成麦草垛子,然后把剩下的麦衣和麦粒收起来,堆在场中间,用木锨把麦衣和麦粒扬起来,利用自然风把麦衣吹走,落下来的就是麦粒,这叫做扬场。村子里头扬场的把式扬出来的麦粒又干净又不糟蹋,麦子是麦子,麦衣是麦衣。

桂花家的头遍还没有碾完,就有人在麦场边等着叫车,一般情况下头遍碾得越早越好,碾二遍之前太阳照的时间能长一点。

大忙季节都互相帮忙,大家见桂花家的头遍碾完了,就来帮忙翻场,梁栋也把车停下来帮着翻。大家齐动手,很快把头遍碾过的麦秸翻了过来。

梁栋开车给别的人家碾场去了。

桂花用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拿起扫帚把麦场周围扫了一圈。又帮着别人翻了翻场,就回家去给春儿喂奶。喂完奶,她吃了点东西就拎着水壶和缸子来到场里,等着梁栋的拖拉机碾二遍。

太阳火辣辣地烤着,一丝风都没有,空气燥热沉闷,划根火柴就能点着,梁栋头戴草帽,开着手扶拖拉机一家挨着一家碾场。他碾一个小时收十块钱,所以干的劲头十足。他把各家的头遍碾完后,就开始给桂花家碾二遍。麦秸晒得干蹦蹦的,碌碡一碾上去就嚓嚓作响,麦粒就唰唰往下掉,很快二遍就碾完了。

二遍碾完后,麦秸全都变成了柔软的麦草了,用木杈把麦草使劲挑起来抖一抖,麦粒就会落下来,除去麦草后场上就是厚厚一层裹着麦衣的麦粒。头遍碾得早的人家,二遍碾完后还要翻起来再晒一晒,然后就可以起场了。

梁栋刚把车停在场边,桂花就端着茶水过来递给他说道:“喝口水吧。”说罢,用毛巾给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梁栋刚把水接在手里,还没顾上喝一口就喊道:“不好,雷阵雨要来了!”

瞬间,一大片乌云从天边卷了过来,遮住了日头,眼看雷雨就要到了。桂花急得手足无措。

梁栋说道:“莫慌,赶紧把场收起来。”

这时长贵、长福、菊花也从田里赶了回来,吴勋和父亲吴四旺也拿着木杈来到了桂花家的麦场里。收场也叫起场,就是先把上面的一层麦秸秆碾成的麦草收起来,然后再把下面的麦衣麦粒收起来。大家七手八脚帮桂花把场上的麦草收起来,气都没顾得上喘一口,眼见天空电闪雷鸣,铜钱大雨点已经稀稀拉拉往下落,就赶紧收裹着麦衣的麦粒,刚把麦衣麦粒收起来堆在一起,盖上厚厚的一层麦草,大雨就倾盆而下,人们便四散躲雨去了……

一阵雷雨过后,天空又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太阳又火辣辣地烤了起来。

桂花和菊花从大树下走出来,桂花看着麦场却又犯起了愁,这么大一堆麦草,啥时候才能垛到场边去,还有麦粒啥时候才能扬出来呢。

菊花看着桂花为难的样子说道:“嫂子,别愁,先回家吃饭吧,吃完饭让长贵、长福他们来帮忙。”

桂花这才解了愁眉,她对菊花说道:“你回去吃吧,我吃过了。”

菊花走后,桂花又把收起来的麦草垛子一点一点地散开来,让太阳晒着,好在麦衣麦粒被麦草盖着没淋上雨。

吃完了饭,刘大婶催促道:“长贵,长福,快去帮桂花扬场,太晚了就扬不出来了。”

庄户人家都知道,太阳一落山就没风了,麦粒就扬不出来了。兄弟俩扛着木杈木锨赶到场里时,只见梁栋、吴家父子,桂花和其他帮忙的人已经在垒麦草,长贵二话没说就上了麦草垛子,长福站在下面用木杈往上翻麦草,长贵在上面用木杈接,很快就把草垛垒了起来。长贵从草垛子上下来,此时正好有风可以扬场。

长贵、长福、吴勋他们仨扬麦衣,吴勋的父亲扬麦粒,梁栋用扫帚扫飘落到麦粒上的少许麦衣麦草,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把麦粒全部干干净净地扬了出来。大家这才歇了口气,喝了口水各自忙去了。

梁栋和桂花把麦粒装进口袋,一个个装上手扶拖拉机拉到桂花家里去,卸下来放在屋檐下的台阶上,水都没喝一口就开着手扶拖拉机忙去了。他走后,桂花的眼泪不由自主就下来了,她的心情复杂极了,又感激又难过。往年欧阳云在的时候她是不用操这份心的,此时,她真想到欧阳云的坟上去大哭一场。

好在老天解围,没有下太多的雨搅和,人们有的割麦子,有的碾场脱粒。吴勋不但干自家的,还给岳父家帮了帮忙。

大家紧张忙碌了十几天,终于把麦子收割完了,田里也种上了苞谷。吴勋把人员也组织得差不多了,大多都是柳树湾村的,也有杨树湾村的,苇子沟村的,钱家村的。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准备好面粉、灶具和生活费。吴勋订婚把家里的钱都花光了,为这事他去找桂花商量。

“面粉的事我已经给梁栋说好了,从他那欠上五千斤麦子,磨成面粉装成袋子拉上去,等回来以后再结算。”

“好吧,这样一下子就解决了几十号人吃饭的大问题,剩下的问题我解决。”吴勋受到了启发,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天,他去找他的岳父荷花的爸爸。

钱老大听清来意后说:“小子,你在十里八乡也算是个人物,别说你是我的女婿,就是没有这层关系我也不会让你白手来,空手回去。”

“岳父大人,我挣了钱一定孝敬您。”

“算你小子会说话,就看到时候你舍不舍得,给你两千块够不够?”

“够了。”吴勋想买个压面机一百多,锅碗瓢盆几十块就够了,剩下的做生活费还能管用一段时间。

“那就好,打个借条,以后不够了再说。”

“爸,你的女婿还要打条子吗?”

“傻孩子,亲是亲,财是财。”

荷花站在她父亲的身后噘了噘嘴,吴勋眨了眨眼睛,他写了借条拿了钱就兴冲冲地回家做准备去了。

二十号上午吴勋带回一辆带篷子的汽车。几十号人已经在杨柳湖边等着,等汽车开到吴勋家门口,大家就一起动手把面粉、压面机等灶具搬上了汽车。桂花和菊花跑前跑后地看着把东西都装上了车。大家也把各自的被褥装上车并坐在车上等着出发。村上的老头老太太们有的抱着孙子,有的手牵着孙女,还有年轻的姑娘媳妇们都围着汽车看热闹。

村长于大叔叮咛吴勋和长贵,到了那里以后要管好大家,注意安全,高高兴兴地去,平平安安地回,这出远门第一炮一定要打响。

“大哥,把水杯子给我,给你把水添满,天气热免得路上口渴。”菊花对司机说。

“谢谢。”

“不客气,以后路过别忘了到我们这来。”

“一定来,一定来。”

吴勋清点了一下人数,对桂花说:“以后家里安顿好的人要来,你就操心组织一下领上来。”

桂花说:“你放心吧,去了以后要多操心,路上小心点。”

吴勋坐进副驾驶室,对司机说:“走吧。”

汽车慢慢地开动了,从村里开到杨柳湖边,大家一直跟到湖边,最后看着汽车上了公路,女人们恋恋不舍地跟在汽车后面远远地招着手,各自在心里祝福着自己的男人,期望他们挣了钱早日回来。湖边的柳树也摇动着婀娜的身姿和绿色的秀发向他们频频致意。

一支进城务工的农民建筑队就这样开始走上了他们未知的人生旅途。汽车由慢到快,扬起了漫天尘土,尘雾由小变大,汽车在尘雾中若隐若现地向前驰去。

省城雍州市开发区坐落在南郊,远远看去工地上到处都是龙门吊,每个龙门吊的顶上都有一面红旗迎风飘扬,各个施工队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施工作业。

吴勋他们进入工地以后,就开始了紧张的施工。他安排长福负责施工,吴勇负责技术,他俩是欧阳云在的时候一手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万丰公司对他们的进度、质量、安全都比较满意,这更加坚定了吴勋的信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大干一场,干出点名堂来。

过了中秋节,银杏树叶由刚来时的绿色渐渐变成了黄色。他们盖的四个单元的六层楼眼看着主体就要封顶了,吴勋的父亲捎来了话,要他赶紧回去。吴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给长贵交待了一下,就坐车往家里赶。

回到家里,吴四旺说:“先洗把脸,吃了饭我有话对你说。”

吴勋端着脸盆去厨房打水,母亲悄悄告诉他:“荷花怀孕好几个月了,钱家催着结婚,姚大妈已经来过好几回了,要你赶紧回来领结婚证。”

“不是要咱们把房子盖好了才……”

“傻儿子,都火烧眉毛了,谁还提房子不房子的事。你岳父是啥样的人,脸比咱们杨柳湖还大。这次荷花不愿打掉孩子,差点没把他气死。多亏姚大妈劝说,他才转过了这个弯。”

吴勋洗完了脸,父亲神情严肃地把他叫到跟前问道:“我问你几件事,你要对我说实话。”

吴勋点点头。

“你在钱家盖房子期间和荷花单独在一起呆过没有?”

“有。”

“呆过几次?”

“一次。”

“以后还有没有在一起过?”

“还有一次。“

“是啥时候?”

“就是订婚第二天去买衣服的时候。”

吴四旺思考了好一会儿,吴勋吓得动都不敢动,眼皮也不敢抬一下,只听父亲说道:“好了,我告诉你,你是个男子汉,做事要负责任,荷花是个好孩子,你要珍惜她,爱护她,好好对她。那边催着结婚,我打算搬进你住的小屋,把这间大房子拾掇拾掇,给你们结婚用。你回来就好,去那边一趟,荷花为这事跟你岳父闹得不悦,她正需要你安慰。去了以后不管你岳父发多大的火,就是打你骂你,你都要忍着,多赔不是,多说好话。礼物我都为你准备好了,去时带上。上回借钱就空着手去了,以后多长点常识,都成大人了。”

“知道了,爸,啥时候去?”吴勋怯怯地问。

“吃完饭就去,我这就去找姚大妈。臭小子,气死我了。”说完骂骂咧咧地出门去了。

吴勋的母亲看着儿子吃完饭,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拿出买好的烟酒点心交给吴勋说:“去了后嘴学乖点,叫岳父岳母甜点,别忘了给荷花点钱……”

“知道了,妈。”

儿子走后,吴勋的母亲想着就要抱孙子了,心里暗自高兴。

荷花家的楼房底层是一明两暗,两边的厢房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客厅里摆着一套白色真皮沙发,一张大理石面茶几,一台彩色电视机。刘香娥和女儿荷花,女婿吴勋正在厢房里说话,听见姚大妈进了院子:“荷花,荷花……”

“大妹子,快进来,快坐吧。”荷花的母亲赶紧从里间出来把姚大妈迎进客厅,拿烟沏茶。

俩孩子也迎出来问候了姚大妈,然后进厢房去了。

“钱大哥呢?”姚大妈扫视一下屋子问道。

“刚出去,火气大得能把房子烧了,俩孩子被他骂得连气都不敢喘。”

“老思想,得换换,都啥年代了,不是咱们那会儿了。”

“说的是呀,真是个老顽固。”

“可是做起生意来挺能赶上时代的,听说牛都卖到香港去了。”

“别听他瞎吹,把他卖到香港去换换脑筋才合适。”

“把他卖到香港去你舍得吗?要是让那里的女人把他给拴住了,你哭都来不及。”

荷花的母亲用手指了指厢房,示意孩子们在里面,然后说道:“我才不稀罕他,不回来倒好,省得他高喉咙大嗓门。”

姚大妈下意识地用手掩了一下口说道:“别说气话,没那耙子你这钱匣子里装什么呀?等他回来再好好开导开导。”姚大妈喝口水转过话题说:“我已经安排好了,让吴家收拾房子做准备,明天就让荷花和吴勋去乡里领结婚证,记着在村上开好条子。”

“好吧,你就多费点心,督促着点,让他们看个好日子,我们也好做准备。”

“放心,包在我身上,该办的事情我一样也不会让他们少。”姚大妈用手拍了一下荷花妈的肩膀。

荷花妈会意地笑了笑。

姚大妈起身告辞,吴勋赶紧出来说道:“大妈,我正要回去,坐我的自行车送你回去吧。”

“不了,你们再说会儿话,我慢慢走。”

荷花妈拉住姚大妈的手说:“就让孩子送你回去吧。”说着用眼神示意吴勋推车子。

送走了姚大妈和吴勋,刘香娥的心里才算放下了一件大事。

田里的庄稼已经开始成熟,绿色的玉米秸秆已经变成了黄绿色,苞谷长得又长又大,苞谷皮也变成了白色,有些熟得早的已经垂在秸秆上,有些开皮的还露出了黄橙橙的玉米粒,等待着人们收获。

说来也巧,吴勋和荷花去杨柳乡刚走,马道长就来到了村子里,他还是鹤发童颜,步履轻健,谈笑风生,不减当年。

吴四旺赶紧把他请到家里来,让座、拿烟、沏茶。

马道长说道:“你不用忙乎,我不抽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

吴四旺赶紧又换上白开水,递给马道长,还未开口,马道长就说话了:“想给孩子选个黄道吉日,是吗?”

“对对,您真是神仙。”

“说说俩孩子的生辰八字吧。”

吴四旺的老婆赶紧拿出吴勋和荷花的生辰帖子交给马道长。

马道长看了一眼帖子便闭上眼睛,手里掐掐算算,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道:“九月一十九日正是黄道吉日,天罡星,地煞星虚位,万事皆顺,百年如意。“

吴四旺赶紧说:“多谢马道长。”并且示意老婆把礼物拿上来。

马道长撇了一眼说:“不必客气,空手而来空手去,世间万物皆空虚,功名利禄我无欲,山中道观还愿去。”说完用手捋一把白胡子云飘而去。

到了结婚那天,吴勋家门前围着一层又一层看热闹的人,大多数是老人孩子和年轻妇女,她们正在叽叽喳喳地说着闲话,等待着新娘子的到来。

“来了,来了。”几个小孩子吆喝道。

不一会儿,一辆黑色小汽车从村西头开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一辆卡车,卡车里拉的是荷花的陪嫁以及娘家的客人。车是万丰公司朱经理派来的,一来他要给吴家撑撑面子,庄户人家办喜事图的就是这个排场,二来他要给吴勋的岳父长长脸,让大家看看他的女儿嫁了一个有本事的女婿。

车快到吴家门前了,村长于大叔说:“大家往两边站站,把路让开。”

随着一阵单响炮声和鞭炮声,汽车就停在了吴家的门前,荷花在伴娘的陪同下走出了黑色的小轿车。只见荷花穿着红裤子、红上衣、一双红色绣花鞋,头顶着红布盖头,一身大红色。

有两个抱小孩子看热闹的小媳妇悄悄地说:“你看新娘子肚子圆圆的,好像是有了。”

“小点声,听说钱家要吴家盖起了新房子以后才让结婚,谁知吴勋来了一个'先下雨,后上云’,把个钱老大气得没办法。”其中一个挤眉弄眼地说。

“吴勋真够爷们。”一个夸赞道。

桂花拿着一条大红色的被面儿准备给新娘子搭红,菊花端着一篮子糖果核桃红枣和硬币,里面伴着一些一寸长的麦草,准备“天女散花”。

村长招呼接待着娘家的客人,用长凳子让他们坐了一圈,给上年龄的拿烟端茶,给女人和孩子递糖果瓜子。

荷花由伴娘引领着走向吴勋家的门口,站在那里等着吴勋来接。桂花引着吴勋,来到新娘子的跟前,把大红色的被面披在荷花的肩上,吴勋便牵起荷花的手从门口往里走。菊花便把糖果硬币草屑从新娘子的头顶上撒过去,落在新郎新娘的头上、身上、地上,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抢着拾。有的抢着了糖,有的抢着了核桃,有的抢着了枣,有的抢着了硬币……

院子里搭了席棚,摆了酒席。在席棚外的棚壁上挂着一张红色缎子被面,上面贴着红纸横额,写着“百年好合”四个大字,横额的下面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婚礼议程,由长贵主持婚礼仪式。这就是拜堂的地方。

吴勋和荷花来到缎子被面跟前,两人站得整整齐齐,面向看热闹的人群,长贵便拉长声调大声说道:吴勋、钱荷花婚礼仪式现在开始。

第一项,鸣放鞭炮。“噼噼啪啪一阵鞭炮声,院子里立即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第二项,宣读结婚证书。“村长于大叔走上前来,拿出两个红色的小本子宣读了结婚证。

“第三项,新婚夫妇互赠礼物。“吴勋拿出一朵大红花给荷花别在胸前;荷花拿出一方粉红色的手帕递给了吴勋。

“第四项,证婚人讲话。“姚大妈连忙摆摆手说:“没啥说的。”

“第五项,来宾讲话。“看热闹的人里有人说:“免了。”

“第六项,拜天地。“梅花拿来两只草垫子放在地上,让吴勋和荷花跪在上面,朝着缎子被面磕了三个头,就算拜完了天地。

“第七项,新婚夫妇入洞房。“

长贵话音未落,吴勋便拉着新娘子的手进了洞房,孩子们便一窝蜂拥上前去,将窗棂上糊的窗花打了个“千疮百孔”,像一群小燕子一样爬在窗口往里看。

吴娟拿着红包递给娘家带钥匙的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儿,请出了钥匙交给荷花,荷花打开箱子,取出一条大红色的门帘交给伴娘换下了原来的门帘。

桂花端进一盆洗脸水,水里放着两根剥得干干净净的葱,荷花洗完了手就有一个小男孩儿去倒水,伴娘赶紧拿出一个红包塞在那孩子的手里。

这时别的人都退出了洞房,只有梅花和新郎新娘。梅花闭上房门,关上窗扇,让新郎新娘坐在炕中间,她拿着一个精致的里面装着核桃、红枣、桂圆、花生的梳妆盒子绕着新郎新娘的头部和身子摇着,嘴里不停地念道:摇呀摇,摇核桃,摇一遍,夫妻恩爱似蜜甜。摇两遍,夫妻恩情重如山。摇三遍,早生贵子抱金砖。摇四遍,白头到老一世缘。

梅花一边摇,一边想,荷花的肚子有了,自己的肚子啥时才能有一个。摇完核桃,梅花退出了洞房。

吴勋这才将荷花的盖头揭开,于是,两个人便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了一起……

腊月,荷花生下一个胖小子,起名吴少康。

年底,天寒地冻,工程暂停。吴勋他们的建筑队也停工了,他从家乡带来的泥瓦匠们每人借了一点路费也都陆陆续续回去了。只有吴勋一个人留在这里等着结账,然后好拿上工钱回去给泥瓦匠们发工资。可是,大半年的劳务费全部结出来以后,吴勋感到十分意外,他一下子傻眼了,结算出来的劳务费扣过预借款,工具费,材料浪费罚款,安全员罚款,剩余部分根本捂不住工人们的人工工资。他找到项目经理谈也无济于事,说这是照图纸按工程量结算的,不会有问题。吴勋的心顿时凉了半截,这辛辛苦苦的干了大半年难道白干了不成?这咋弄呀?他愁的不敢回家,一个人躺在宿舍里发呆。

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个工棚,屋顶上半边是油毡,半边是石棉瓦,缝隙透着天。床是竹架板搭成的通铺,上面凹凸不平,难以想象躺在床上面有多疙人。整个房子能住二十多人,长贵和其他人都回去了,只有吴勋的被褥还铺在上面。想起这半年多,每个月为了结算腿都磨短了好几截,找工长结算工程量,找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统计员签字,找项目经理划价,劳资员结算,再找项目经理审批,然后再找会计要钱。难得他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哭过好几回。这还不算,在工地上工长刁难,质量员找事,安全员,材料员动辄就罚款,签的合同好像摆设一样,找经理讨个说法也是托词一大堆,要个钱就像虎嘴里拔牙一样。哎,水桶掉进别人的井里,只有水桶知道深浅,鞋子夹不夹脚,只有脚知道难受。但令他欣慰的是不管怎样,泥瓦匠总算是走出了乡村,闯进了大都市,父辈们的期望总算变成了现实。

可是亏损怎么办呢?这时吴勋的肚子“咕咕”地叫了起来,这才想起大半天了还没吃东西。看看闹钟快下午一点了,去公司职工食堂吃吧又没饭票。他下意识的伸手在兜里摸了摸,只剩下几毛钱了。

吴勋鬼使神差的来到职工食堂,他走进饭厅,只见厨师张师傅在打扫卫生。

“你还没回去,饭吃了吗?”

“还没有。”

“现在也没啥饭了,只有馒头,不过也凉了,其他人都下班了,我也打扫一下卫生准备锁门。”张师傅说着走进操作间拿出俩馒头递给了吴勋,说道:“先垫吧垫吧,晚饭早点来。”

“这——我——”

“没饭票是吧?没事,晚饭时先找管理员借点,总不能困在这里。”

吴勋接过馒头说道:“谢谢张师傅。”他掏出烟来给张师傅一根,并给他点着。

“看你也是个历练人,带着这一帮人干下来怎么样?”

“张师傅,不瞒您说结的账还不够发工资。”

“走,到你宿舍去片片。”张师傅锁上门,来到吴勋宿舍。

“坐我褥子上,不疙人。”吴勋拿出藏着的小型电热丝电炉,烧了一缸子水,拿一罐头瓶子给张师傅泡了一杯茶。

张师傅接过茶杯说道:“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特别同情农村人,在公司也干了几十年了,没当过领导,却什么都明白,干这行不懂这个……”他将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块搓着摇了摇头。

吴勋赶紧给张师傅续了一支烟点着说道:“请指点一二。”

“你看看别的包工头,那个像你一样跟着干活,脏得像个泥母猪一样,人家个个穿得亮亮堂堂的,光请领导吃喝玩哩,钱也不少结。看你是个老成持重的人,带的人干活干得好,却挣不上钱,我也为你打抱不平,放别人掏钱买我也不会给他说这些个话。”

张师傅喝着茶,吐着烟圈,将如何在工长跟前多结工程量,如何让经理提高单价如此这般暗示一番。临了说道:“此乃天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吴勋听罢,顿时茅塞顿开。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程金焕,陕西省宝鸡人,生活在秦岭北麓,关中平原,炎帝故里,渭水河畔,1959年出生于凤翔。
        责任编辑:寂  石
        排版制作:清  泉
(0)

相关推荐

  • 党克荣 | 记忆中的收麦

    记忆中的收麦 文/党克荣 又是一年麦子黄,收麦就要开始了,收麦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现在农民收麦,开着车或骑上车,地头一坐,等联合收割机一到,一会工夫就收完了,有车的麦子地头装袋,没有车的麦子直接就送到家 ...

  • 【浙江】王吴玥《​秋的世界》

    秋的世界 巍山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巍山校区 四年级 王吴玥 几棵桂花,一地黄叶,一阵凉风,这便是秋的世界. 现在,桂花开了,整个小镇的人浸泡在花香中.金黄的花瓣四瓣围成一圈.桂花的香是素雅的,是浓郁的,不 ...

  • 丑学迅 | 交 公 粮

    交 公 粮 文/丑学迅 "浩,快起来,一会你伍叔的手扶就来了!"急性子的父亲早已起床,来到我睡着的炕前喊着我的小名一阵催促. "哦,我就起!"正在睡梦中的我一个 ...

  • 谭喜爱:麦子情缘

    麦子情缘 谭喜爱 在我童年时期,人们处于半饥饿状态.农民为填饱肚子,到处开荒种粮.我家屋后的光厅山从未闲过,冬春是麦子的幸福时光,夏秋是红薯的缠绵岁月.他们与山下水田的稻子遥相呼应,烘托出一幅乡村生机 ...

  • 收麦(《农忙》之一)

    <农忙>之一 收麦 文/薛银洪 以前每年的五月底到六月中旬,是我们苏北农村上半年最忙的时候.那十几到二十天时间,除了生病不能干活的,还有怀孕.生小孩的妇女不到田里去,每家都是全体出动.而老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3)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一章    宿命鸳鸯阴阳两隔 保险索赔巧遇贵人 五         柳眉河哗哗地流淌着,朝霞映在水面上,鳞光闪闪:岸边绿草如茵,露珠儿在草叶上滚动着. 桂花坐着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4)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一章    宿命鸳鸯阴阳两隔 保险索赔巧遇贵人 七       柳眉河经过杨柳湖,蜿蜿蜒蜒地向南流淌,最后汇入龙山脚下的雍川河里,向东流去.龙山东西走向,号称华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5)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二章    姚大妈牵线搭鹊桥 泥瓦匠进城试锋芒 二 一大早,吴勋的母亲玉珍便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吴勋的父亲吴四旺进城买菜也早早赶了回来,吴勋不敢违抗父命,把工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6)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二章    姚大妈牵线搭鹊桥 泥瓦匠进城试锋芒 四 转眼间,麦子就黄了.金色的麦浪随风飘动,一浪一浪地一直飘向天边. 桂花离开南岭岗公墓,慢慢往回走.她在那里给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8)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三章  杨柳湖建成游乐园 诸葛锐出面熄风波 一 吴勋回到柳树湾,把泥瓦匠们干活和万丰公司结账的情况给桂花汇报了一下.桂花听后也感到很意外.既然结算了,还能不能变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9)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三章  杨柳湖建成游乐园 诸葛锐出面熄风波 三                       从省城回来不久,县开发办的通知就到了村上.村长于大叔兴冲冲地告诉桂花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10)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三章  杨柳湖建成游乐园 诸葛锐出面息风波  五 桂花当天就坐车来到了雍州市,她还住在金陵饭店,并瞅空跟客房部的领班聊了一些客房管理上的事,领班还给她介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12)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四章  坑基垮塌酿成事故 长福住院因祸得福 二 菊花一把拉住桂花认真问道:"快说,长贵交代了什么事?" 桂花说道:"三件事,前两 ...

  • 【小说月报】程金焕:泥瓦匠(长篇连载14)

    . 长篇小说连载<泥瓦匠>:  第四章 坑基垮塌酿成事故 长福住院因祸得福 六 长福在谭道碧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加上服用了特效中药"接骨散"已经能架着单拐下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