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师专业成长中面临的心理问题及对策(2)

对策

1.学校要对业务困难型老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以消除他们由职业危机感带来的心理压力。

困难型老教师主要表现在“会上课,但不会研究’’、“上课较弱,但会研究’’或上课和研究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学校领导要从人本主义出发,关注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身心健康,不能任其发展而影响整体教师队伍的稳定。例如对不擅长教育研究的老教师,学校要采取同伴互助、校外专家介人等方法引领他们走进教育研究之门,使他们在整体专业化水平提高的同时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情,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走出职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阴影。

2.要关注专家型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电”机会,以提高工作自信心

学校在发挥专家型老教师专业优势,让其给他人传授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要给他们提供专业成长的“充电’’的机会。如果只让其“产出”,不“投人’,那么,总有一天他们的知识与技能会产生''枯竭”,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给他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养分,让他们扎根实践课堂,扎根学科,不游离于课堂教学实践,让课堂和学生成为他们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此外,学校还要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为其提供研究的条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激发内在的工作潜能和激情,树立自信心。

3.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任务分配与老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给老教师职业安全感

当学校利益与教师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日寸候,不能简单地以牺牲个体教师的发展前途为代价来维护集体的利益。学校领导应该考虑到学校利益的近和远,以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给学校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利益等因素,不能一味以学校利益为借口,牺牲个别教师的专业发展。

4.建章立制,从学校制度上保障老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减轻来自外在各种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领导对老教师群体资源的利用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把专家型教师看成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在这类群体资源的使用中过分关注“产出”,让他们承担了各种繁重的其他任务:带教青年教师、作各类专题报告、编写校本教材,以及参与校、区各种职称评审、竞赛等外事活动,而忽视了他们的再培训和专业发展;二是对未评上高级教师职称的一  部分普通型老教师群体,采取了“放任”办法,任其自生自灭,有时还把这类教师看成是学校发展的“包袱”,借用各种理由让他们岗位流动。这些都不利于学校整个教师坠伍的稳定与发展,也不利于学校和谐文化的创建。因此,学校应该从建立或完善制度出发,保障老教师专业培训的合法权益,消除他们因职业竞争而带来的“下岗”忧虑。

5.把握好人生的“最后一搏”,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适应竞争的环境, 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对于老教师自身而言,不能因为“老”而放弃人生奋斗和工作目标,更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破罐子自碎",要学会迎难而上,在奋斗中获取自信。

(1)业务困难型老教师心态要年轻化,要在奋斗中获取成功的乐趣。对于业务困难型的老教师而言,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他们自认为年龄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难以改变,从而失去了奋斗的动力,折断了放飞理想的翅膀,使自己的情绪处于低落状态。为此;这类老教师一定要改变常态思维,要以青年人的心态去发展自己的事业,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开拓精神去迎接挑战,在继承和发展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使自己在不断发展中增强自信心。

(2)专家型老教师要脚踏实地,一鼓作气,在充分实现人生价值中去获取自信。有些专家型老教师在学校一有名气,就享受已有的劳动成果,放低了对自己的业务要求,.久而久之就徒有虚名,养成了惰性;在时间的流逝中找不到自我的发展点。为此,专家型老教师要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专业引领上要领先一步。在树立奋进榜样中体现人生价值。

(3)普通型老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积极、走进课改的浪潮中,以避免自己身心的老化。面对每一届学生,老教师一定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及时更新知识,了解当代学生的身心特点,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还要树立在知识面前没有年龄之分的观念,学会使用电脑以及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