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讲易经1]生生之谓易

开栏语
“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句话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玩索而有得”一词因此而来。《易经》很好玩,本栏目的主持人玩了二十多年“占卜”,的确有心得,但《易经》给大众的感觉还是有点神秘、有点高深莫测,所以本栏目开设的目的是给大家讲《易经》的故事,好玩的故事——
第一讲: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大无有边际,所以养育万物,万物都有其生存、生长、变化的规律,有人把这个规律称之为“道”。这么看当然没有问题,但“道”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天地万物之中,可惜的是我们老百姓“日用而不知”。再看我们常常回答父母和老师的问题时候说“知道”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不知“道”。
“生生”的本意是变化,不断的变化,持续地变化;“生生”还意味着传承,体现出种族、物种、社会乃至大自然整体的延续,其实我们现在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幼的阶段,此时最能体会“生生”的意思。但如何看待和理解“生生”,则能够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给大家讲两个故事,小时候从祖辈那里听来的故事。
我们隔壁村,有个小庙。庙里住了一位修道人,不知何名何姓,亦不知是何方人士,附近的人都称他为“神仙屎”。“神仙屎”占卜非常灵验,所以当地的村民遇到事事情,常常过去请教。
有一次,隔壁村一个地主把几张地锲弄丢了,在家里一直找到下午都没有找到。快到晚饭的时候,才想起“神仙屎”,所以他赶紧骑马过去小庙,刚好“神仙屎”正在喝茶。地主把马丢在门外,小跑进去来到“神仙屎”的旁边。“神仙屎”让地主先消消气,还吩咐徒弟送上一杯茶。地主还在喘气,还没有说话,此时顺手从口袋拿出一条布巾擦汗,结果口袋掉出了一张普通的纸,落在地上。“神仙屎”此时马上说:“你赶紧回去,你要问的东西就在你家门口外面的垃圾堆,迟了就会被烧掉了。”
地主二话不说,从口袋拿出一块碎银扔在桌面,茶水也不喝,道一声“感谢”就小跑出去。一路上快马加鞭,才回到村边的时候就开始大喊:“不要烧垃圾!不要烧垃圾!”因为农村有个习惯,每天下午晚饭后都会通过烧垃圾来驱蚊。当地主回到家,看到家人正准备把门口几堆垃圾烧掉。他赶紧跳下马,扒开垃圾堆,结果地契真的在那里!
我们分析一下,其实地主身上有一些信号或者元素可以折射他内心的想法或需求。看地主的样子,一定是急事,而且事情一定不小,另外从地主口袋掉下的纸,可以推测地主想问的事情一定和纸张有关。大家想想,在那个年代,只有地契最值钱了。尽管那时候农村有烧垃圾驱蚊的习惯,但如何能断定地契在垃圾堆呢?而且还能推测可以找得回来呢?这个问题就要结合当时的情景再做进一步的推测了。

“神仙屎”常常云游四方,所以收了一个徒弟看庙,徒弟的本事也很不错。
有一次,隔壁村一个妇女来小庙问事情。碰巧“神仙屎”已经外出多天,所以徒弟热情接待这位妇女。那时已经是下午,但天气还很热,这个妇女走路过来,满头大汗,徒弟端来一杯茶水,送来一把纸扇。妇女自然而然地用纸扇扇风,结果扇子上的纸脱落掉在地上。这是妇女才说她想问她老公的事情,她老公外出多年,音信皆无。徒弟一看,便对这个妇女说:“你老公不在人世了,你看这把扇子,已经是骨肉分离”。这个妇女听到徒弟这么分析,一下子哭了。徒弟安慰了几句,随后,这个妇女哭哭啼啼地离开小庙。
还是真巧,当这个妇女走到村边的时候,“神仙屎”刚好回来了。他看到这个妇女哭得那么伤心,便上前问问情况。妇女看到是师傅回来了,便把前后情况说了一遍,结果“神仙屎”哈哈大笑,对这个妇女说:“我徒弟算错了,夫妻之间不是骨肉,哪来分离?你这是脱衣服见老公,你赶紧回家烧水吧,等你老公回家洗澡”。这个妇女一听,破涕为笑,赶紧回家做饭烧水,结果天还没有黑,三年没有回家的老公就回到家了。

观察入微、由此知彼、由表及里,反映的都是变化,正因为有“生生”,所以大千世界才精彩;经历了喜怒哀乐,人生才能明白,才能看得透彻。小占卜,大世界。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