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重要源头《金人铭》,是如何诠释“强梁者不得死”的

史书记载,黄帝有“黄帝铭”六篇,《金人铭》是其中一篇。不管这些“铭文”作者是不是黄帝,但可以确定的是,《金人铭》至少在周代就已经存在了。

史上记载最早的是《孔子家语》。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的一批竹简中,就有先秦古籍《儒家者言》,印证了《孔子家语》之真实可信。

黄帝《金人铭》

《金人铭》的主要内容

孔子善于收集上古时代的文献、箴言、铭言,在《孔子家语·观周》中,他记录了发现《金人铭》的过程和内容。

前518年,鲁昭公24年,孔子时年34岁,他告诉弟子南宫敬叔:“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南宫敬叔请求鲁昭公派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洛邑。

老子授孔子乐律、乐理,带领孔子观看祭神之典,考查王室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礼仪,“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在周王室太祖后稷之庙,看到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神将伺人。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诚能慎之,福之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良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或之,我独不徙;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谁能于此?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天道无亲,而能下人。戒之哉!”

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行身如此,岂以口过患哉!”

铭文所记内容,姜子牙《太公金匮》(《太公阴谋》)也有类似文字记载。

周文王与姜太公

大凡读过《老子》(《道德经》)的,均能从中看出铭文中跟《老子》对应的词句,大体是“贵言”、“福祸相倚”、“天下神器不可为”、“贵食母”、“法令滋彰多有盗贼”、“后己身而身先”、“天道无亲”、“江海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等等,因为太长,不一一列举对应。

从铭文中,可以对应出老子“强良者不得其死,我将以为学父”的来源,这为解释老子“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以及“称兵相若,则哀者胜”,找到了依据和原义。

庄子在《庄子·天下》篇中概述老子学术思想的来源时说:老子学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古之道术”,这些“古之道术”,多是引述古书或古圣先贤之言,集中体现了前人的智慧与经验。

但老子并反对因袭旧制“法先王”,而是主张因时制宜,他曾批评孔子“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老方子不治新病,只有“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把握现实之道,处理当下问题,才能“以知古始”,明白事物发展变化的根由,这才称得上大道的真义。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从《金人铭》看老子“故强良者不得死”的含义

“强良者不得死”一词出自“道生一”章,原文是: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本文重点讨论第二段:“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其中的第一个“人”,应该就是古圣先贤,或者就是《金人铭》的作者黄帝,而非普通的“人”。第二个“人”才是普通的“人”。

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所谓“夕议而教人”,是说“议”后而教人,并非直接拿来教人。因为世易时移,别人传授的政教之学,是好还是坏呢?是否有所偏颇呢?“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所以需要实践检验后方可施教于人。“夕议而教人”在《老子》里是一以贯之的,比如“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强良者不得其死”。《金人铭》说:“强良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原本指的是强制推行自以为“良”的政策法令,是没有好的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肯定会遭到对手的掣肘。

有人认为“强良”可以看作“强梁”的异文,但不管是“强良”还是“强梁”,都含有强行、强横、强制之意。

强良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俞志慧先生认为,关于“强良”等语词和思想,与其说是某家某派的思想成果,还不如说是那一时期人们的共同认识,或者说它们是诸子百家所赖以取资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平台,比如《国语》《为吏之道》就有类似思想。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为吏之道》中,有“刚能柔,仁能忍,强良不得”的原文,可与《老子》帛书中的“强良”相对照,说的都是不可强制推行之意。

强良者,就是指那些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不经议论研究,不切实际,自上而下强制推行所谓良政的强横霸道的统治者。

汉帛书老子甲乙本

“我将以为学父”,意思是,古圣先贤们的“人之所教”,这些道理是智慧的源头,学识的起始,也就是“学父”。

在老子的语境里,“吾”与“我”的称呼不是可以互换的“吾”通常指老子本人;而“我”通常指得道者或者圣人,比如“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吾,指的是老子本人。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我,指的是得道者或圣人。

庄子有一句名言“今日吾丧我,汝知之乎”,便是对“吾”和“我”的最好解释。

对于没有依据的道听途说,对于一知半解的知识学问,不经充分讨论和验证,就作为强制推行的所谓“良政”来推行,以行政手段来强迫民众接受“良政”,都不会善终。所以说:圣人将把这句话作为政教之学的基本依据!

老子

改善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理想,历代不乏积极探索者,都想以“仁政”“良政”来推动社会改造。但若脱离了社会现实,出台的“良政”只是出于统治者的良好愿望而与现实情况或者民众愿望相违背,则良政就会转化成恶政。

所以,对于接收到的知识学问,需要经过一个过滤的过程,不能人云亦云,不问适不适合,拿来就用,如同患者吃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拿来就吃,可能会危及生命,良药变成毒药。

这就如同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每天刷屏,会接收到海量信息,其中良莠不齐,许多信息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是很多人乐此不疲,来者不拒,久而久之,浪费了时间,虚耗了生命,却一无所得,这就是老子所言“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的现实意义。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阴阳平衡才是道

    为了让各位朋友能更准确地了解到道德经的原貌,我先把笔者的师父道家天仙丹法正宗传人金童子的注解呈现给大家,然后谈谈我的理解. 金童子: 道生万物 尹喜问: 常听说抱元守一,一是不是就是道呢,守一就是守道 ...

  • 庄子:恶人吃好人,好人吃天,天吃恶人;强梁者不得其死

    庄子:恶人吃好人,好人吃天,天吃恶人;强梁者不得其死

  • 老子为何说“强梁者不得其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提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意思是争强好胜的人不能寿终正寝,我将把这作为教人的最基本的道理."强梁者不得其死",这 ...

  • 《道德经》: 苦与乐常有,平常心对待

    第六十二课 生 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故 ...

  • 金人铭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以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何残,其祸将然.(<家语>无此二句)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 ...

  • 杨沂孙《周庙金人铭》

    杨沂孙善于写大篆,并且把大篆和小篆融合为一体,并参入隶书的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周庙金人铭> 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 ...

  • 篆书经典作品《周庙金人铭》,没有邓石如那么多花哨装饰,值得学习借鉴

    杨沂孙(1812- -1881) ,清代书法家.字子舆,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工篆隶,与邓石如颉颜,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杨沂孙的篆书充满金石味,没有邓石如那么多花哨装饰,不温不火,不激不厉, ...

  • 杨沂孙篆书《周庙金人铭》

    杨沂孙篆书《周庙金人铭》

  • 识篆字帖周庙金人铭整理版

    杨沂孙篆书<周庙金人铭> 释文 释文 周庙金人铭 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 ...

  • 清代名家杨沂孙篆书《周庙金人铭》

    杨沂孙,清代书法,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擅长篆书和篆刻,自从唐代李阳冰以后,后世书法家就很少涉猎篆书,元代的赵孟頫主张复古书风,曾写过篆书,但是在风格上也没有什么突破,直到清 ...

  • 《金人铭》原文及译文

    <金人铭>原文及译文 豆果知识1秒钟前 <金人铭> [说明]<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文铭>据学者考证,即为<黄帝 ...

  • 清初文人杨宾1719年小楷书法《金人铭》册页

    杨宾(1650-1720),字可师,号大瓢.耕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顺治七年,卒于康熙五十九年. 少聪慧,八岁能擘窠书.及长,工诗古文,不乐仕进.年十三时,父杨越坐累戍宁古塔,与弟宝请代不许, ...

  • [转载]中国古代座右铭20篇  金人铭

    原文地址:中国古代座右铭20篇  金人铭 原文作者:禅武山人 [原文] 我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行所悔.勿谓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