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文】拒绝俯视,共创未来2021年广州市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简析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与人相处,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回望历史,中国曾领跑世界,令他国景仰,但也曾因国力衰弱,仰人鼻息,被列强俯视。

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 于姿态和心态。百年变局,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

“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广州市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简析

□语文月刊 胡家俊

一、对这道题的简单评价

广州市2021年高考语文“二模”作文题,最大的优点在于考查的层次丰富,从人到国家,到文化,三个层次都涉及到。第二个优点是具有国家的视野,从情境的设置,从写作者的身份要求,都涉及国际交流,需要我们的考生具有国际的视野。第三个优点是思想渗透性强。通过这样的一道题目“立德树人”,教育我们的考生需要以平等的站位,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对待别的国家,对待别的文化。

二、建议审题的程序

第一步,快速浏览一遍作文题,整体感受整道题目,不至于偏颇。

第二步,找出写作任务:“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并以“拒绝俯视,共创未来”为主题发言。请完成一篇发言稿。

第三步,分析写作任务:

(一)主题限制:主题是“拒绝俯视,共创未来”,这是一个双峰主题,关键词是“俯视”和“未来”,主题带有主观倾向性,是对俯视的“拒绝”,好不含糊,是对未来的“共创”,强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处理双峰主题的时候,最好两个关键词都突出,或者说一个强一点,一个略微弱一点,也可以,但需要有具体的表述,而且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联。为什么要“拒绝俯视”,“拒绝俯视”对我们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有什么好处?我们如何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情境限制:“世界青年交流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加,你要在这个论坛上发言,要为自己准备写这样一篇发言稿。

情境限制主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我是谁?”,第二个是“读者对象是谁?”,第三个是“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进行写作?”

第一个“我是谁?”的问题,“我”是一个青年,是作为中国的代表,不光是代表自己,要特别注意“我”是中国青年代表这个身份。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来参加这个“世界青年交流论坛”。

第二个“读者对象是谁?”的问题,从论坛的名称“世界青年交流论坛”,这个是世界性的会议,参加的都是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我”的发言是要面对世界各国的青年朋友来讲的。

第三个“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进行写作?”的问题,“我”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要在这个世界各国青年人参加的论坛上发言,谈“拒绝俯视,共创未来”这个主题。

第四步,以关键词为依据,解读材料,找关键词与材料的贴合点。主要是关于“俯视”和“未来”这两个关键词在材料中的贴合点。

(一)关于“俯视”

材料从三个层面来讲“俯视”,材料第1段,第一句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俯视”,从人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突出的是“没有谁愿意被俯视,也不应该俯视他人”。第二句讲的是国与国之间的“俯视”,国家先进发达,被人敬仰,国家国力衰弱,被人俯视。第二段第1句话,从国与国的“俯视”过渡到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俯视”,我们根据上面的信息,也可以推断出文化先进的被人敬仰,文化落后的被人俯视。这些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俯视”都是不好的。为什么是不好的呢?材料第二段第2句话“视角,取决于站位与定位,也取决于姿态和心态。”给出了答案,有些人,有些国家,有些文化的代表,他们由于自己“站位与对位”“姿态和心态”的不正确,而去俯视别人,俯视别国,俯视别的文化。

(二)关于“未来”

材料第二段第3句话,是跟“未来”这个关键词贴合的,未来是怎么样的呢?“百年变局”,强调变幻莫测,但是我们也要积极面向未来。材料最后以一句问句“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待世界”结束,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方向,也给予了我们思考的空间。

第五步,确定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拒绝俯视”,应该是写作的重点。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视角看待世界?其实,拒绝了“俯视”,也就只剩下“仰视”和“平视”两个角度了。对别人的先进性,我们需要敬仰,但是对待别人,别国,别的文化,我们最好是能够平等相待,世界上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存在的。

【立意核心】

综合分析材料与主题,可以建立完整的写作逻辑:

我们过去曾“被俯视”,今天应该“拒绝俯视”,立足当下,确立彼此“平视”的自信视角与姿态,“共创未来”。

围绕材料与主题,考生批驳“俯视”的错误视角,分析“拒绝俯视”的观点,展现批判性思维;辩证分析“俯视”与“仰视”的异同,进而得出必须“平视”的观点,展现辩证的思维;通过“俯视”与“被俯视”的表象分析问题的实质,强调“平视”视角对于正确看待世界、“共创未来”的重大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