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狂热的发兵北伐,司马师冷静的进行应对,差距啊!

诸葛恪的这篇文章在吴国公开发表之后,效果十分明显。你要说诸葛恪没有道理吧,他把出兵的理由写的万分充分;你要说他有理吧,可又显得有几分牵强,比如说,此时确实是攻打魏国的好时机,可你有没有掂量一下吴国的斤两,能派的出那么有本事的统帅吗?

可就算是这样,大家虽然是满心的狐疑和不赞同,但也不敢再提出反对意见了,因为要是再公开反对北伐,那就等于怀疑诸葛恪的本事了,那反对的性质也就变了,于是大家纷纷闭上嘴巴。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的,新任的丹扬太守聂友,跟诸葛恪是好朋友,这哥们不怕得罪人,就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大概的意思是,先帝孙权一直有心向北进取,可一直不能如愿,如今您担任辅政大臣,敌人主动前来送死,吴国仗着将士们奋勇作战杀退了敌军,这是托了祖宗和老天庇佑的福。您应该先休养军队,等待更好的时机,如果想趁着这次得胜继续进步,恐怕老天就不会站在咱们这头了,我心里为您担忧啊!

对于这位老朋友的直言,诸葛恪还是挺给面子的,他没有生气,只是给聂友回了一封信,你说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但你还是太局限了,没有从大方向去看问题,好好读读我的那篇文章吧,你会懂的!

世界终于清静了,诸葛恪凭借自己的权势和聪明,堵住了吴国臣子的嘴。就在同年三月,诸葛恪下令,在全国征召二十万大军,准备开始大举讨伐魏国。这命令一下去,百姓们都不乐意了,虽然不敢反抗,可心里已经开始骚动,诸葛恪从此失去了民心。

按照诸葛恪的计划,他打算带着二十万大军前往淮南,先向魏国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力,搞不好还能收编一些主动投降的百姓。此时有部将给出了建议,我们如果大军深入到淮南,魏国的百姓大概率是会因为害怕而逃走的,那样的话,我们士兵付出了辛苦,收获却不大,您不如先去攻打合肥新城,如果新城被困住了,魏国一定会发兵前来营救,我们来个围城打援,肯定会大有收获的。

对于合肥这个地方,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之前孙权在世的时候,就屡次发兵攻打此处,数年之前,魏国的满宠守合肥新城,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吴魏两国交锋的必争之地了,基于以上原因,诸葛恪很容易就接纳了这个意见,在当年的五月份,吴国二十万大军包围了合肥新城。

得到吴军包围合肥新城的消息,魏国上下被震动了,大臣们议论纷纷,很多人提出了担心,害怕诸葛恪会分兵攻打青州和徐州的淮地和泗地,建议要提前守住淮地和泗地的水口要道。

相对于诸葛恪的狂热,司马师却是异常的冷静,他给大家分析,诸葛恪在吴国掌权不久,又刚刚取得了一点成绩,他把兵力放在合肥新城,就是想尽快再次获得成功,不会有心思分兵攻打青州和徐州了。再者来说,青州和徐州的水口要地又不止那么两个地方,如果都进行防守的话,我们兵力会被分散,兵力一分散,也起不到防守的作用,还不如不防守。

虽然不防守水口要道,可司马师并没有轻视诸葛恪,他派弟弟司马孚统帅二十万大军南下,准备防御吴军的下一步进攻,其中镇东将军毋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主动请战,要求同吴军交战,去解救合肥新城。

司马师没有同意,他继续分析道,诸葛恪这次决心下的很大,他的部队轻装深入,集中兵力到合肥新城,锋芒还是很盛的,不可以跟他正面交战。合肥新城那个地方,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吴军一时半会很难攻下来的,你们就高筑营寨先等等看吧!

当时驻守在合肥新城的,是魏军的将领张特,张特手下虽然只有三千人,可城池本身不大,吴军的二十万大军施展不出全部威力,三千人守城却是足够了,所以僵持了一个多月,魏军虽然伤亡过半,可合肥新城还是纹丝不动。

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人手,还拿不下一个小城,诸葛恪有点着急了,他亲自到阵前督战,加大了攻击的力度。你还别说,渐渐的魏军有点吃不消了,新城的好多地方都被攻击的薄弱了,眼瞅着就要守不住了。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一部,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到汉武帝登基!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二部,汉武帝绚烂夺目的一生!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三部,从霍光到王莽,两代权臣下的西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四部,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之路!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五部,从汉明帝到黄巾军起义!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六部,从黄巾军起义到官渡之战!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七部,从官渡之战到曹丕、刘备称帝!

《秦汉三国五百年》第八部,从曹丕、刘备称帝到司马懿掌控魏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