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一定要认识双声词,叠韵词!

所谓的双声词,是指声母一样的两个字组成的词。

所谓的叠韵词,是指韵母一样的两个字组成的词。

常用双声词:淋漓、琳琅、斑驳、踌躇、犹豫、流利、慷慨、吩咐、坎坷、梗概、宣泄、仿佛、伶俐、忐忑、倜傥、参差、崎岖、尴尬、陆离、扭捏。

常用叠韵词:怂恿、徘徊、伶仃、叮咛、混沌、馄饨、骆驼、徜徉、荡漾、汹涌、崔嵬、咆哮、彷徨、缭绕、泛滥、烂漫、辗转、腼腆、沙发、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苍莽、邋遢、啰嗦、螳螂、蜻蜓、轰隆、当啷、魍魉、缥缈

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相互间的交错使用,效果奇特,可谓珠联璧合,耐人寻味。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仅是六根六尘法运用的佳作,也是叠音词运用的典范。从中去体会其中的叠音词、双声词,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名家名文中优美绝伦的文辞之美。

荷塘月色(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violin小提琴的译音)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

这一段文字,一共用了19个叠音词: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薄、淡淡、楞楞、弯弯、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用了8个双声及叠韵词:袅娜、仿佛、渺茫、宛然、参差、斑驳、均匀、树梢。全篇文辞优美、和谐悦耳,绘形绘景,突出了意境,让人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各个方面都获到了真切的感受。

看待对称与叠音,要先看到统一的规律,再看到规律中的不规律。有统一,便会有不统一;有对称,便会有不对称;有叠音便会有不叠的音。对称要讲,叠音要说,但也不能过分地从形式上追求对称、对韵的齐、整、美。如果简单地追求形式,千篇一“律”,万人齐唱,会让人产生一种审美的疲劳感、滞涩感。

事实上,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齐整与变化的形式总是交织在一起的,齐整与错综、有规律与无规律的参差、交织,才会显出具有深韵的美。完全等齐的大树,一样造型的大楼,千人一面的世界,总不如高低错落、色彩缤纷、千人千面的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