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茅盾文学奖书单(中)

茅盾文学奖书单

(中)

2021.5.9 周日 母亲节

首先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书单哦~

第七届获奖篇目

(2003年-2006年)

《秦腔》(贾平凹)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

《湖光山色》(周大新)

《暗算》(麦家)

▷  《秦腔》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初版于2005年4月,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涉及其家乡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的故事。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所著的长篇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  《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是周大新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亚洲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

2008年《湖光山色》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湖光山色》通过楚暖暖和旷开田从贫穷到富裕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欲望的寓言。在北京打工返乡的楚暖暖一无所有,她拒绝了村主任弟弟的求婚,大胆地与村上的穷小子旷开田结了婚。一开始,两人为了还卖假除草剂的债务而焦虑不堪、艰辛劳作。考古专家谭老伯对楚长城的关注使暖暖意识到了财运的到来。两人在没有还清债务的情况下就开始建房屋,并在金钱的鼓惑下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楚地居的规模,还建立了南水美景旅游公司。为了能够让游客在楚王庄多呆几天、从游客身上捞取更多的钱财,在北京见过世面的暖暖无师自通地将凌岩寺与湖心迷魂区“吹”得天花乱坠,并且专门雇人挡住通往楚长城的小路收取门票、在东岸负责招揽游客。及至在薛传薪的鼓动下共同投资赏心苑,开田击败詹石磴当选村主任,暖暖和开田对物质对权力的欲望也达到了顶峰。然而,欲望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并且给他们带来了不幸:过度痴迷于金钱、权力的开田与暖暖离婚,聪明能干的暖暖也无法控制楚王庄富裕以后产生的道德败坏的局面,最后私欲膨胀的开田由于默许赏心苑的非法经营而被警方带走。

▷  《暗算》

《暗算》是中国当代作家麦家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3年。

《暗算》讲述的是国家安全部门701的故事,小说通过听风、看风、捕风这三章,分别描写了特别单位701的三个部门监听局、破译局、行动局中的传奇人物。

每部分含有若干故事章节,有七个叙述者,都以第一人称分别叙述了自己的故事,而以叙述者之一的记者“麦家”巧妙地将其串联起来。小说通过这种诡异迷离的叙事方式和幻疑莫测的悬念情节,展示了一个有别于人们固有印象的特工世界,重新诠释了特工的悲剧宿命。

2005年,《暗算》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2012年,《暗算》被改编成电影《听风者》。2008年,《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暗算》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第六届获奖篇目

(1999年-2002年)

《张居正》熊召政,

《无字》张洁,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

《英雄时代》柳建伟

《东藏记》宗璞

▷  《张居正》

《张居正》是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小说,共有四卷,2002年结集出版发行。

《张居正》第一卷《木兰歌》是变法的前奏,主要叙述在隆庆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权变更的特定情况下,高拱、张居正、冯保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龙吟》明写京城里“胡椒苏木折棒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纷争,暗写张居正借“京察”整饬史治的机会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一阶段中,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的权力关系中逐渐趋向稳定。第三卷《金镂曲》是在权力三角关系稳定后,叙述了张居正变法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第四卷《火凤凰》描写的就是随着小皇帝长大而逐步收回皇权,权力“铁三角”随之瓦解进而导致变法迅速失败,保守势力全面复辟。

《张居正》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之上,作者又以飘逸的笔致,随处布置点染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节与人物,并用“木兰辞”、“水龙吟”、“金缕曲”、“火凤凰”等词曲,总摄各卷的情调与韵味,使全书平添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诗意,这也是《张居正》一书的显著特色。

2005年,《张居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  《无字》

《无字》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分为三部,2002年1月首次出版。

《无字》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与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风云际会,对20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

《无字》是一部有着多重主题的文学作品,作家以女性视角用恢弘的笔法对时代大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既有对以胡秉宸为代表的政界虚伪与龌龊的辛辣批判,又有对当时社会人生百态的生动描摹。

▷  《历史的天空》

《历史的天空》是当代作家徐贵祥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00年。

《历史的天空》以梁必达、陈墨涵等为代表的20世纪30年代投身革命的青年男女故事为主线,内容涵盖并经历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和粉碎“四人帮”以及进入新时期以来等各个历史阶段,历时长达半个世纪。

作者采取的是虚虚实实隐隐约约的写法,实时实地,虚人虚事,因为“实”而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实意义,因为“虚”而顿生空灵洒脱,作品写得既显得磅礴大气,又有诗情画意。

《历史的天空》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等奖项,2004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英雄时代》

《英雄时代》是当代作家柳建伟创作的长篇小说,2001年4月首次发表于《中国作家》第4期,同年出版单行本。

该小说大开大合,以一个红色家族的几个主要人物在北京和西南中心城市的命运沉浮为主线,描绘世纪之交社会变迁的壮阔图景,既写出物质狂欢时代物欲横流对正常秩序的破坏,也写出时代英杰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理想、信仰的坚守,对丑恶的抗争和对美好未来的希冀。

该小说结构宏大,采用直面现实的叙事手法,广泛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场景。

柳建伟把20世纪90年代这个大浪淘沙、千帆竞发、各个领域英才辈出的时代概括为“英雄时代”,并且以此命名“时代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英雄时代》。

2000年,《北方城郭》和《突出重围》出版后,柳建伟全力撰写《英雄时代》,据他自述,《英雄时代》其实与《北方城郭》和《突出重围》的内在精神相一致,三部作品合成《时代三部曲》,基本上能概略表达出对当下中国的基本判断。

▷  《东藏记》

《东藏记》是当代女作家宗璞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小说《南渡记》的续篇,首次出版于2000年。

该小说人物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亲朋好友同事周围近百人,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

该小说用温情的笔调,来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博大胸襟。

2005年,《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东藏记》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东藏记》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即小说中的明仑大学。抗日战争爆发时,年仅九岁的宗璞和全家随父亲冯友兰从清华大学南赴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度过了长达八年的青春岁月。在此期间,胸怀家国天下的知识分子在战火逆境中的坚韧与坚守给年少的宗璞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东藏记》即宗璞根据自己在西南联大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而创作的一部具有真实性的作品。

第五届获奖篇目

(1995年-1998年)

《抉择》----张平

《尘埃落定》----阿来

《长恨歌》----王安忆

《茶人三部曲》(一、二)----王旭烽

▷  《抉择》

《抉择》是当代作家张平著长篇小说,1997年首次出版。《抉择》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艰难为背景,描述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和广大群众反腐败的激烈斗争。

《抉择》展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塑造了李高成这样一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为国家利益抛却个人情义的反腐败英雄形象,洋溢着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激扬澎湃之情。

反腐败问题是众所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呼应着这样的社会热点,尤其是所呈现出的社会意志社会心态、社会情绪,许多作家也将自己的文学目光投向了这一题材领域,创作出了许多揭露和鞭挞腐败,歌颂反腐败斗争的作品,张平的《抉择》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抉择》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9月23日,《抉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

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阿来从小在藏族地区长大,阿来的《尘埃落定》创作思路时,坦言自己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创作方法的借鉴,语言的运用等等,都和一种藏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傻子二少爷形象的塑造就受到阿古顿巴的影响。

小说写于1994年,由于阿来没有名气,被十几家出版社退稿,当时流行的是凶杀色情,大部分编辑都认为纯文学没有市场。1998年,在阿来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该书出版。

2000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9月23日,《尘埃落定》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长恨歌》

《长恨歌》是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6年。

《长恨歌》的原型是王安忆无意中看到的一则新闻。新闻讲述的是“美丽”牌香烟封面上的女郎被男青年骚扰,男青年做贼心虚杀害了封面女郎的事件。

上文材料只是相对粗糙的信息,作者需要通过在心灵深处的筛选,抽出曾风靡一时的封面女郎、男青年两个现实人物和女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结局作为小说的真实元素。比如“上海小姐”是上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摩登”的代名词,竞选“上海小姐”的比赛,获得前三位的“名花”都有各自名号,像这样名妓文化在现代转换成新的公众形象依然存在。

因此,真实的材料更能把人们迅速带回到四五十年代,去感受当时的上海风情。王安忆运用现实的人物和情节表现上海,更会让读者产生认同感。随后作者在确定了小说结局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进行虚构。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茶香三部曲》

《茶人三部曲》,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小说以1966年6月至1976年清明期间的“文革”为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杭家的第四、第五代传人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登上人生舞台。世界很大又很小,杭、吴两个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家族后代又撞到了一起,善良与愚昧、天具与邪恶都以革命的面孔、狂热的姿态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运动。杭嘉和这位世纪老人,目睹了浩劫的全过程,在家庭蒙受巨大灾难的年代里,保持了一个中华茶人的优秀品格。杭汉、罗力等茶业工作者在备受煎熬的苦难中从未停止过对事业的追求,茶支撑他们走过漫漫长夜,终于迎来了一个昌盛的科学时代。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第四届获奖篇目

(1989年-1994年)

《战争和人》(一、二、三)---- 王火

《白鹿原》(修订本)---- 陈忠实

《白门柳》(一、二)---- 刘斯奋

《骚动之秋》---- 刘玉民

▷  《战争和人》

《战争和人》 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1987年—1992年出版分为三部出版,1993年首次结集出版。

全书以三部独立却又互相联系的的小说构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独立成文,也可首尾相衔,分别讲述了抗日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以国民党内部为视点的中国政局时局的变化。全书结构宏大,心理描写丰富细致,情节引人入胜。

《战争和人》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童霜威战前曾因官场失意而牢骚满腹,自命清高又难免随波逐流,但在抗日还是投敌的关键时刻,却以他骨子里的民族气节,拒绝了各方势力卑劣的笼络与威逼。八年烽烟中,他携子童家霆避难南陵、宦游武汉,亡命香港、隐居上海、辗转重庆,见识了各阶层人士的生活百态。他由消极避难、保持名节到鄙弃国民党独裁统治、投入民主运动的行列。同时,成长为青年的童家霆,也在时代风云的锻造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光明。

该书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炎黄杯人民文学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白鹿原》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首次出版于1993年。

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兴起了“反思文学”的创作潮流,这种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为80年代的一种普遍的文学精神。这种精神影响到90年代的长篇创作,90年代的不少长篇创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这种精神靠拢,这也使得这期间的长篇创作,在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思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陈忠实正是在这样的文学思潮之中,有了对《白鹿原》的创作欲念,并且完成了这部能够代表这种反思新高度的史诗作品。

1998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  《白门柳》

《白门柳》是中国作家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小说,共3册,分别为:《夕阳芳草》、《鸡鸣风雨》、《秋露危城》,出版于1984—1998年。

小说第一部《夕阳芳草》写崇祯十五(1642年)清军从年初围攻锦州、松山,到年底已进逼京畿。李自成农民军两次攻打开封后也挥师北上。此时,复社虎丘大会围绕钱谦益谋求复官、替阉党阮大铖开脱而发生严重分歧。

第二部《秋露危城》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进京,皇帝自尽,到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扬州被清军所破,也是写一年中事。小说通过拥立福王、潞王、桂王的纷争,描写了南明小朝廷的筹建和垮台。

第三部《夕阳芳草》写明亡过程中知识分子进一步的分化,有的奋力抗争,有的卖身投靠,有的明哲保身,再现了复杂的历史生活。小说通过明末清初复社诸生与秦淮名妓在大动乱中的历史命运,展示了17世纪中叶“天崩地解”的社会巨变和历史画面,并使用了大量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意象。

1997年,该小说第一部、第二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骚动之秋》

《骚动之秋》为中国当代作家刘玉民所著长篇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 。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

它既是描写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从省市县委领导的关注到全国和省级报婚的社会舆论的宣传,从李龙山的古老传说到李王庙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鹏程和大桑园的名字……

但同时,也着重写了岳鹏程内心的种种骚动,他和儿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的见解的矛盾引起的父子冲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导致与妻子的冲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锐化;他在改革中处理问题的大胆、果断、魄力、远见等等,的确使乡镇企业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又的确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受到不正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进行了倒卖紧缺物资的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