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阵父子兵最佳楷模,一代实业,二代金融,鲁冠球鲁伟鼎万向系资本扩张密码

导语:

迄今为止,“万向系”至少掌握了万向钱潮(000559.SZ)、承德露露(000848.SZ)、万向德农(600371.SH)、顺发恒业(000631.SZ)等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参股了华谊兄弟(300027.SZ)、广汽集团(601238.SH)、新和成(002001.SZ)等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有颂大教育(430244.OC)、商安信(832754.OC)等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在金融领域的高举高打,使得““万向系””金融版图的扩张也异常迅速。目前为止,除了券商,其已经拥有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几乎全金融牌照。

2017年新成立的5000万美元的VC基金投资区块链,已投23家创业公司。

驾鹤西去

一代浙商鲁冠球去世,随着消息的刷屏,著名民营企业“万向系”及其创始人鲁冠球回归公众视野。

今年72岁的鲁冠球是浙江萧山人,出生于1945年1月17日,是一个典型的摩羯男,目前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万向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著名农民企业家、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掌舵者、民营资本系族企业“万向系”创始人——这些是常贴在鲁冠球身上的标签。

“万向系”——鲁冠球、鲁伟鼎父子

在世人心中,“万向系”的名声似乎没有那么响亮,即使稍微了解它的人,更多看到的,也仅仅是其“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的标签。

殊不知,历经四十八年的发展,“万向系”不仅实现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高度整合,而且成功组建起一个包含汽车、新能源、农业、地产、金融诸多领域在内的庞大帝国。同时,鲁氏父子在资本运作方面亦毫不逊色,与德隆、格林柯尔、泛海、安邦以及李嘉诚之子李泽楷等旧豪新贵皆有过招,胜多败少。

迄今为止,“万向系”至少掌握了万向钱潮(000559.SZ)、承德露露(000848.SZ)、万向德农(600371.SH)、顺发恒业(000631.SZ)等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参股了华谊兄弟(300027.SZ)、广汽集团(601238.SH)、新和成(002001.SZ)等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有颂大教育(430244.OC)、商安信(832754.OC)等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金融方面,则取得了除券商之外的几乎所有金融牌照。

如今,“万向系”员工人数超过4万名,总营收破千亿,盈利超百亿,还拥有遍布亚、美、欧、非的庞大非上市产业集群。在2016年胡润富豪榜上,鲁冠球家族以550亿元排在汽车富豪榜首。

起兴于实业,同时又精通资本运作、金融腾挪;地地道道的家族公司,却始终保持着惊人的运转效率;坐拥千亿上市公司资源,水面下的布局还要庞大得多…

一位曾供职于万向集团董事局的知情人士透露,万向集团能做的这么大,决定性因素就是两个:一是鲁冠球超越常人的勤奋,二是鲁冠球对企业战略布局和管理上的方法论。

他回忆说:“鲁冠球是个天赋很好,非常敏锐的人,但是一个天赋这么高的人,仍然坚持每天阅读、学习4、5万字的信息,在我在万向集团董事局那些年里从来没有见他停过一天。”

他还提及,鲁冠球在企业战略设计和管理上有一套自己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万向并不是一开始就有了既定的总体战略,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总结、学习再实践、再试错、再设定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又将战略拆分为大战略和子战略,大目标和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狠抓执行力。”

那么,鲁冠球、鲁伟鼎父子一手打造的““万向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浙江萧山首富是富豪榜“常客”

从鲁冠球72年的经历来看,是一位农民企业家的奋斗史:

1960年,15岁的鲁冠球辍学,做了三年铁匠;1969年,他联合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农机厂,生产农业机械设备,在农机厂的基础上,经过50多年的发展,以万向节及其他汽车零部件起家的小作坊发展成为著名的民营企业“万向系”。1994年,核心企业万向钱潮上市,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万向的扩张与鲁冠球把握机遇的“精明”不无关系。据万向集团官网,万向集团从鲁冠球以4000元资金在钱塘江畔创办农机修配厂开始,以年均递增25.89%的速度增长,目前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另据公开资料显示,万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销售为主业,目前“万向系”成为横跨汽车、能源、房地产、农业、金融等产业的庞大帝国。

万象系的诞生充满了时代色彩。

1969年8月,我国“第一次全国建设县修造厂工作会议”召开,政府提出了“每个城镇都要有农机修理厂”的要求。而当时的鲁冠球,正热火朝天地经营着自己的小铁匠铺,属于少有的“制造业”人才,于是,其临阵受命,接管了经营平平的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当时为了生存,除了生产万向节之外,厂子还生产过船钉、铁耙、犁刀、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鲁冠球艰难的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发展了起来。

1979左右,工厂门口已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等多块牌子,员工也达到了300多人。但是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使得工厂仅有的一点技术力量和资金非常分散。由于看到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起步,鲁冠球把当时已经年产值达到70万元的“多元化”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生产专业化汽车万向节,走上了“产品、产业专业化发展”道路。工厂改名为萧山万向节厂。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审时度势的鲁冠球,又开始从汽车万向节拓展到生产汽车传动轴、轿车减震器、轿车等速驱动轴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始“汽车产业相关多元化”布局。

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工厂股权,从此开始了万向的市场化征程。

随后,鲁冠球开始进行“非相关多元化”发展尝试,进军地产、农业、金融等领域。而现在,万向帝国,基本上是依靠“并购、投资”相关领域公司实现对新产业的介入。

早在16年前的2001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如此评价鲁冠球:"他是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的故事续写了20多年。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通用、福特汽车的合作伙伴,一举开创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人们从他身上见证了乡镇企业的过去,也看到了乡镇企业的未来,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乡镇企业家与时俱进的真实传奇。”

随着事业版图的扩张,鲁冠球身影也常出现在富豪榜上:

2013年,新财富中国富豪榜,鲁冠球以235亿排名第14名。

2014年7月,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鲁冠球家族拥有股权41.22%,股权财富总计208.24亿,排在中国家族财富榜16位。

2015,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及其家族以650亿元时隔九年重回前十,位列第十。

2016年,胡润百富榜,鲁冠球以550亿元财富,位列第18名。

2017年,胡润百富榜,鲁冠球家族以491亿元财富,位列第37位。

参控股22家上市公司

据万向集团官网显示,进入新世纪,除传统制造业继续发展,奠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地位,万向在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等领域也都取得了突破性增长,逐步成为一家现代化企业集团。

据野马财经报道,目前“万向系”至少掌握了万向钱潮、承德露露、万向德农、顺发恒业等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参股了华谊兄弟、广汽集团、新和成等18家A股、港股公司;布局有颂大教育、商安信等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鲁冠球也有着开阔、超前的视野,是国内最早较早关注新能源的企业家。万向官网介绍,1999年,万向开始布局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电池、电动汽车、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等产业,累计投入数十亿元。目前,万向集中47年积累的优势,准备投资2000亿元以上,启动“万向创新聚能城”的建设,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发展新能源零部件、电池、客车和乘用车,目标是建成一家国际化、高科技的清洁能源公司。

鲁冠球的前瞻视野还表现在积极向海外扩张,在多个国家设立平台。以1994年成立的万向美国为平台,公司收购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QAI公司和UAI公司等多家海外公司。此外,万向还构建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鲁冠球家族5年在美投资超60处房地产

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房地产也成为万向的投资方向之一。

据彭博社2015年4月的报道,万向集团称,其可能已经成为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最大的中国企业投资者。

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万向美国总裁倪频曾表示,集团自2010年以来已经在美国各地投资了超过60个房地产项目,而且未来可能会继续投资。投资的对象包括写字楼、购物中心、仓库、住宅、医疗建筑和学生公寓。

倪频称,过去四到五年万向在美国没做什么汽车业务。房地产投资在万向过去五年在美投资中占到了逾半壁江山。倪频透露,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一直“非常、非常、非常”高,但他拒绝给出具体的数字。

根据RealCapitalAnalytics称,按照商业地产投资数量计算,万向集团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地产项目投资的第二大企业。自2010年以来,万向集团总计进行了投资额度超过250万美元的地产投资项目17个。据称,万向集团从芝加哥到孟菲斯的11处房地产项目至少价值2.33亿美元。

儿子鲁伟鼎打造万向系金融版图

万向官网表示,到2019年,企业日创利润和员工最高年收入都要达到1亿元。为达到这个目标,万向要做三件事,其中包括:坚持“实业”与“金融”结合,提高效率;

作为一家制造业企业,万向表现出了在金融方面的雄心。此前有媒体评价,鲁冠球的王国在汽车,鲁冠球儿子鲁伟鼎施展的舞台则是金融行业。据悉,万向控股是万向集团的金融控股平台,鲁伟鼎担任董事长。目前万向在金融方面,取得了除券商之外的几乎所有金融牌照。

鲁伟鼎领导下,万向的金融版图不断扩张:

如果说,用20余年的时间,鲁冠球完成了万向集团的原始积累,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鲁伟鼎则带领企业迅速走上了资本扩张之路,画出了一个又一个“0”。

1994年,刚刚24岁的鲁伟鼎升任万向集团总裁,作为鲁冠球之子,初入集团之时,其名片上显示的是“伟鼎”,刻意隐藏过自己的身份。

鲁伟鼎挂帅的同年,集团旗下万向钱潮成功登陆A股,成为“万向系”第一家上市平台。

之后的数年,通联资本、万向三农、万向控股、万向财务等“万向系”等企业先后成立。而1980年加入万向的管大源,成为了“万向系”征战资本江湖的重要战将,在万向钱潮上市、入主承德露露、攻克民生人寿等诸多关键性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而且被委以重职,挂帅通联资本等多家“万向系”核心企业。

万向集团、万向控股、万向三农三个核心企业之间相互持股,为整个““万向系””的最核心组成。其中,万向集团负责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业整合;万向三农是以成为综合实力强的大农业品牌企业为目标;万向控股负责在金融领域开疆拓土,1996年成立的万向租赁、1999年成立的万向期货(现通惠期货),当时都划归旗下。

万向财务则是资金调度的中枢,几乎统领着“万向系”所有公司资金的流进流出。

至于通联资本,更像““万向系””的一支奇兵,不仅名字中没有万向的色彩,而且2005年,更是将控制权转让给了管大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公司在“万向系”的扩张路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民生人寿、浙商基金等资本恶战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00年,万向集团北上黑龙江,用不到6000万元从当地大股东手中拿下了还未上市的华冠科技(现万向德农600371.SH)23.75%的股权,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2002年,华冠科技上市,不久后,德隆系入主。身为二股东的万向集团被频频压制,眼睁睁看着华冠科技被“德隆系”掏空,但鲁氏父子隐忍不发,直到2004年,“德隆系”崩塌时轻松上位,将华冠科技收入囊中,继而更名万向德农,注入了旗下农业资产。

21世纪初,“万向系”完成了核心内部资源的整合,正欲大举扩张之际,国企改制也轰轰烈烈的兴起了。

2004年,兰宝信息(现顺发恒业,000631.SZ)进行改制,同年9月,万向集团旗下公司受让了长春通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兰宝信息13.98%的股份,从而进人上市公司,又一次做二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为第二大股东后,万向集团陆续取得了原兰宝信息子公司长春奥奇、长春得力的控制权。而这两家公司为兰宝信息的核心利润点,随后兰宝信息盈利下滑、披星戴帽,股价也坐上了过山车。

而在这一阶段,“万向系”所持有兰宝信息的股权却在逐步上升,成为第一大股东后,又将旗下地产业务注入,不久后,将之改名为顺发恒业。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万向系”在入主上市公司的过程中,总是保持着足够的耐心,伺机而动。常以二股东的身份蛰伏,在关键时期出手,完成“特洛伊木马”式的进攻,反客为主。

凭借如此高超的资本运作手法,据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截至目前,“万向系”至少拥有顺发恒业(000631.SZ)、万向钱潮(000559.SZ)、承德露露(000848.SZ)、万向德农(600371.SH)等4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同时参股了华谊兄弟(300027.SZ)、广汽集团(601238.SH)、新和成(002001.SZ)等18家A股、港股企业。

与此同时,“万向系”还通过旗下各个平台,通过直接、间接入股等方式,布局了颂大教育(430244.OC)、商安信(832754.OC)等14家新三板挂牌公司。

并且,从这些企业主营业务可以看出,大都集中在农业、汽车、新能源领域,与“万向系”非上市公司集群高度吻合。

谋取金融全牌照

“万向系”在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获取中,留下了许多教科书式案例,但失败,同样存在。

例如德隆系倒下,万向集团拿下华冠科技的同时,也曾试图一并吞下湘火炬,然而,却因为过于谨慎,以2亿元之差的报价,输给了潍柴动力。同样,万向花费三年之久谋划收购的襄阳轴承(000678.SZ)也是功亏一篑,最后被“格林柯尔系”接盘。

最经典的,莫过于与卢志强麾下的泛海集团打的那场“民生人寿争夺战”。

2002年,民生人寿保险创立。成立伊始,股东之间持股很接近,保险资金的低成本,使得各方都对民生人寿虎视眈眈,鲁冠球也曾直言,“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尚待开发并有着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始终在万向的拓展视野之内。”

2006年5月,鲁氏父子通过对万向集团、万向财务等公司所持民生人寿的股权整合,以及对浙江航民所持股份的接手,“万向系”以占总股本的15.58%微弱领先于中国泛海的15.46%。不久后,李兆会率海鑫钢铁杀入,占总股本15.43%。打响股权争夺战,三大股东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僵局在2009年3月被打破,海鑫钢铁将部分股分转让给了通联资本,持股比例只剩下14%。2010年,泛海控股悉数转手全部民生人寿股份,万向集团手握近36%的股权,坐稳第一大股东之位。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浙商基金的争夺上,这一次的对手,是安邦。

2010年,万向参股浙商基金,那几年浙商基金连续亏损,核心投研出走,旗下共有4只基金,规模仅5亿元。

2014年,由于盈利无望,原有的部分股东萌生退意。参与竞买的三家包括通联资本、民生通惠和安邦保险,前两家都同属“万向系”。最终通联资本以4.14亿元拿下浙商基金50%股本,比1.77亿元的起拍价高了一倍多。

此外,2004年,浙商银行(原浙江省商业银行)开业,注册资本15亿元,“万向控股”占总股本10.34%;2008年,万向控股和上海国际集团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通联支付”。

对于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万向系”也充满了兴趣。2017年,万向控股于上海成立了万向区块链股份有限公司。且据万向控股副董事长肖风透露,万向控股已经成立了一个5000万美元的VC基金专门用于投资区块链相关企业或项目。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投了23家创业公司,投资规模高达2000万美元资金。

在金融领域的高举高打,使得““万向系””金融版图的扩张也异常迅速。目前为止,除了券商,其已经拥有银行、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几乎全金融牌照。

而其实,“万向系”也曾谋求过券商牌照。

2002年6月,天和证券成立。2003年下半年,“万向系”即通过收购其股东浙江省工商信托(2007年改名万向信托)股权的方式,间接掌控了天和证券。还派出了管大源进入天和证券,担任总经理。

2005年初,“万向系”进一步拿下了天和证券第三大股东持有的1598.1万股,控制地位进一步巩固。

然而就在这时,后院却突然起火。

同年,天和证券曝出“代客理财亏损6亿”事件;次年,又曝出“异账户国债回购”问题被证监会处罚。巨额的亏损加上频频违规,使得天和证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被财通证券吸收合并,万向集团等老股东,以零价格转让了股权。

在金融领域的狂飙突进,固然带给了“万向系”筑起了看似强大的侧翼,但如果管理不当,也会放大风险。

鲁冠球去世之后的“万向系”,将走向何方?

最近一年时间,“万向系”旗下公司相继对海利得、中色股份等公司进行了减持,并在9月18日,又给出了拟大幅减持航民股份的消息。

一位熟悉万向集团的浙江券商人士就指出,随着鲁冠球之子鲁伟鼎接过父辈旗帜,“万向系”对外投资战略也在改变,或是其近期一系列减持的原因之一。

前述知情人士则表示,目前阶段,万向在汽车、清洁能源等方面,有着不少投入,不过,其同时指出,与起家于实业的鲁冠球不同,鲁伟鼎更致力于将“万向系”打造成一个金控集团。

并且,鲁伟鼎又将如何处理与倪频等人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风起于青萍之末,无论是鲁冠球整车梦的瓜熟蒂落,还是鲁伟鼎全面接班的调向转舵,动作频繁的万向系,无疑正处在自身发展的关键节点。

作为中国企业界稳步发展48年的长青树,“万向系”未来到底会向何处去,让我们拭目以待。

部分材料源自野马财经等媒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