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救了蜈蚣王,问善心值多少钱,蜈蚣王说,位至公卿
唐朝天宝年间,书生康至元连续参加了两次童生试,都名落孙山,便心灰意冷起来,索性丢下书本,出门游玩散散心。
这一天,康至元到一座古寺里游玩,出来后,见天色尚早,便信步往山顶走去。一路上山花烂漫,景色秀丽,康至元不觉之间心情好了起来。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到了山顶,康至元登高远眺,发现山麓的另一边,有一座山谷,露出几间草庐。他来了兴致,往草庐走去。
到了草庐跟前,康至元发现,在门前的空地上,盘腿坐着两个人,衣着打扮都很奇怪。两人的头顶冒出两团细细的云雾,像两条龙一样,纠缠在一起,似乎是在斗法。
康至元仔细观察,两个怪人一人穿着五彩锦衣,一个穿着暗红长袍。穿着五彩锦衣的怪人浑身透着一股邪气,头顶上的云雾呈黑色,穿着暗红长袍的怪人眉清目秀,头顶上的云雾呈青色。
康至元驻足观看,只见两团云雾斗在一起,你来我往,难分难解。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穿着暗红长袍的人处于下风。突然,黑气暴涨数倍,吞噬青气,穿着暗红长袍的人,口吐鲜血,委顿在地。

锦衣人哈哈大笑起来,挥手撒出一团绳索,将红袍人捆了起来。他转头对康至元说道:“读书人,你有口福了。不过,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先帮我干活吧。”
康至元依言,搬来干柴,堆在门前的空地上。锦衣人在干柴上架起一口锅,装满开水,烧了起来。康至元问他烧开水干什么?锦衣人大笑着说:“这人是我手下败将,我要将他煮了吃。”
康至元闻言大惊,难怪锦衣人浑身透着一股邪气,他竟然是吃人的魔头。尽管他的心里充满不满,却不敢表露出来,因为他见识过锦衣人的法术,生怕锦衣人一生气,连他也吃了。
锦衣人露出疲惫之色,说道:“等水烧开了,你进屋喊醒我。我刚才打斗了一场,消耗了大量精元,先去屋里小寐一下。”

康至元守在火堆旁,突然听见红袍人哼了一声。他抬眼望去,红袍人示意他过去。康至元走到红袍人面前,红袍人小声说:“你快救我,不然的话,你的命也不长久了,此人十分歹毒,把我吃了后,就会吃你。”
康至元轻声说:“我心内充满不安,有心救你,却不知该如何施救?”说罢,伸手就去解绳索。红袍人赶紧制止,绳索具有法力,只要康至元触到绳索,就会惊动锦衣人。
红袍人悄声说:“等会水开后,你去叫醒他,趁他不备,扯下他后颈上的一撮毛,他就会失去法力。”康至元依言而行,喊醒锦衣人。等到锦衣人低头去解红袍人的绳索时,康至元伸手拔下他后颈上的一撮毛。锦衣人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变成了一只锦鸡。

康至元惊惧不已,此时,红袍人挣脱绳索,抓起锦鸡,扔在锅里,烫死了他。原来,锦衣人是锦鸡精,红袍人是蜈蚣王,锦鸡精来收服蜈蚣王,打算吸收蜈蚣王的精元,壮大自身的法力。
康至元闻言,不安地说:“我本意想搭救你,却无意中害了他的性命,实在是罪过啊!”蜈蚣王劝说道:“你不必自责,锦鸡精是个十恶不赦的家伙,祸害了许多生命。不信,我让你看看他的心。”说罢,伸手掏出锦鸡的心脏,果然像墨汁一样黑,发出一股恶臭。蜈蚣王又伸手掏出自己的心脏,鲜红透亮,犹自在跳动着。他把心脏塞回体内,身体完好无损。
蜈蚣王说:“你救了红心人,杀了黑心人,此乃顺应天道之举,善心可嘉。”康至元闷闷不乐地问道:“世上提倡善心,可是,善心又值多少钱?”

蜈蚣王笑着说:“善心本是无价的,是无法用具体的价格来衡量的。但是,老天为了嘉奖善心,对于行善的人,都会进行具体的奖励。你本来与仕途无缘,也与富贵无缘,如今做了善事,改变了命运,将来位至公卿。”说罢,蜈蚣王变成一只蜈蚣,钻进了土里。
康至元回来后,将此事讲给别人听,大家都啧啧称奇。转眼间,又到了童生试,康至元参加考试,中了秀才。后来,他一路科举考下来,高中进士。他仕途顺遂,不断地得到提拔重用,到他五十岁时,官至尚书。
康至元的官运,顺畅得让他自己都觉得不可置信。至于这种好运,是上天的奖励,还是蜈蚣王暗中运作,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他是坚信不疑的,就是心存善念,福气自来。

可能有人会产生质疑,为了救出蜈蚣王,却杀了锦鸡精,这到底是行善还是作恶。其实,任何事,只要站在正义的一方,即使有了杀戮,也算是一种善举。就好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生杀人无数,却最终圆满涅槃。
本故事采用了精怪的元素,在于借事喻理,劝人为善,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推荐评论,每天都有更新,明天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