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公元前350年)
相关推荐
-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为商鞅.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专研依法 ...
-
废井田,开阡陌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废井田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开阡陌是允许人们开垦无主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 ...
-
商鞅并非车裂而死,他死的冤不冤,后世历代秦王为何不给商鞅平反
商鞅是秦国历史乃至整个华夏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影响力体现在对社会深刻的改革,把秦国这样一个地处西部边陲的国家,利用变法打造成为一个战国最为最大的国家,从而让秦国有条件和实力结束春秋战国以 ...
-
秦国变法期间,也曾多次遭到阻挠,商鞅为此不惜一次斩决700人
公元前453年,经过春秋时期300年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已经大大减少: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战国七雄的格局初步奠定.从此,华夏大地彻底进入了一个大争之世,群雄逐鹿,百家争鸣,原有的规则 ...
-
37、“徙木立信”的故事——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商鞅 公元前359年的一天,秦国都城的南门口立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柱子上贴有一张盖着官印的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黄金十两."当时围观的人很 ...
-
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的发明吗?井田废掉后对我们有啥影响?
先大概了解一下井田制,简单说, 1.像井字一样,一块田地被分为九块,划分的界限称为阡陌: 2.这九块共用一口井来灌溉: 3.八家耕其八,中间一块八家共耕,中间一块的收成归封建主,其余八块的收成各归各的 ...
-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1] 于是,便任他 ...
-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读<资治通鉴>(29)商鞅变法 商鞅在得到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下,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变法主张,准备大刀阔斧地在泰国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革新. 他的主张一提出来,就在泰国上下朝庭内外引起了轩然大 ...
-
谁是商鞅变法的第一功臣?商鞅功不可没,但秦孝公才是关键人物
商鞅变法,被视为我国古代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体系改革:而商鞅(公孙鞅)作为"冠名者",也被视为这一变法的第一罪人/功臣. 但这一观点实际上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商鞅作为孑然一身的 ...
-
商鞅变法,为何最后成了作茧自缚,害死自己?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氏,故称为卫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应秦孝公 ...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被反对?要杀太子,灭了师傅
商鞅一共主持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整理户籍,命令百姓十家编为一什,五家编为一伍,各家互相监视检举;如果有一家人犯法,十家连带治罪. 在农耕社会,百姓的多寡影响土地的开发程度. ...
-
《史记》(商鞅变法的论述)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 ...
-
历史述说|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作者:陈香莲
商鞅变法之后的结局 商鞅又叫卫鞅,他是卫国国君家族里庶出的公子,姓公孙,名鞅,他的祖先本来姓姬. 他从小就喜欢刑名之学,初在魏国相国公叔座家当家臣,后来逃到秦国,受到 ...
-
商鞅变法始末(1):历史课本为何要把变法前的秦国扭曲成弱国?
记得在笔者上中学的那个年代,当时课本在讲到商鞅变法一节时会有这样的论调,称: 变法以前的秦国"积贫积弱",是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富强起来,进而统一了中国. 在那时,笔者也曾对这一点也 ...
-
商鞅变法始末(2):被逐出“六代明君”的秦献公,是穷兵黩武?
上节中,我们讲述了秦厉共公至秦惠公时期秦国的相关情况及早期变革内容. 在文中,重点澄清了一点: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并非弱国,更非濒临灭亡的弱国--即使它与强大的魏国尚存有明显的差距,但它依旧是一个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