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邵阳,我们的大邵阳

邵阳,我们的大邵阳

罗东成

邵阳地处湘中偏西南,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迄今有2500多年,历史悠久,名传潇湘。境内早在商代即有臣民入居,西汉初置县,历经昭陵、邵陵、邵阳、敏州、邵州、宝庆,最后定名为邵阳 。现辖7县2市3区,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830万,居住有汉、苗、回、瑶、侗等44个民族。

物产丰富

邵阳物产丰富,久负盛名,现已探明的矿种87个、600多处,其中石膏储量全国第一,煤、铁、锰、黄金和花岗岩等矿种储量全省第四;有资江和沅江两大水系,是湖南省重要的水能资源基地;草山面积681万亩、 全省第一,森林面积172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221万立方米, 均为全省第二;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 37个、面积1793平方公里。
邵阳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全国畜牧生产出口基地,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三,生猪、肉牛出栏数居全省第一,中药材、油茶、柑橘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金银花种植面积、产量、销售均居全国之首;雪峰蜜桔、武冈铜鹅、宝庆辣椒、新宁脐橙、邵东黄花、邵阳县油茶驰名中外。
邵阳,是绿意盎然的生态名城。

旅游资源丰富

邵阳山川毓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大小旅游资源350处,涵盖8主类、24亚类和71种基本类型,资源总量居全省第三,资源组合程度堪称全省首位,是湖南旅游新的增长极。
邵阳有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崀山;有被称为南方“呼伦贝尔”的高山苔地草原、湖南唯一的国家公园城步南山;有云雾缭绕的道教六九福地武冈云山;有古木葱笼的影视拍摄基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誉为“神奇绿洲”的绥宁黄桑;有风光秀美、民俗独特的隆回花瑶;有潺潺流水,百丈流银的新邵白水洞;有古木参天,天然氧吧的洞口罗溪;还有碧波荡漾的魏源湖。
文化底蕴深厚

邵阳文化底蕴深厚、底色浓郁,有北塔、东塔、水府庙、宝庆府古城墙、魏源故居、蔡锷故居等文化遗产;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23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有1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省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地区。同时,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风格独特,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稳中快进。
邵阳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源远流长,以崀山、南山、云山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洞口宗祠、滩头年画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凝聚成独有的湖湘文化,让邵阳成为领时代之新的一方热土。
在这块热土上,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筑池植莲,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至今警示大家。近代英才辈出,孕育了著名思想家魏源、民主革命先驱蔡锷、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等近现代名人,以他们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
当代的“微信之父”张小龙、著名油画大师李自健、两院院士李国杰、毛军发、郑健龙等在各自领域贡献杰出。
一直以来,邵阳人秉承湖湘文化“吃的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勇闯天下,以坚韧执着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搏击商海大潮。现有邵商百万大军,资产逾十亿,形成了一支遍布全球的邵商劲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力。
邵阳交通
邵阳交通条件日趋完善,洛湛铁路纵贯南北,沪昆高铁横跨东西,怀邵衡铁路连南接北和承东启西;高速公路贯通全市,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有公路。
邵阳武冈机场开通北京、西安、深圳、海口等全国主要城市航线,已形成“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铁、公、机一体化”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展望未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致力将邵阳建设成为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成绩,展望未来,一个创新开放、生机勃发的新邵阳正在加速崛起。

作者;罗东成,湖南省邵阳市作协会员,1950年11月出生,1966年(老三届)初中毕业。湖南省建工集团第四工程公司水电施工员,下过乡、当过工人、曾借调军营搞过地下国防工程。爱好写作,其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及各公众平台。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云湘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粟   蒋

刘长军   周前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