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博物馆不收门票了,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方法

中国美术馆是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是梁思成先生的大屋顶建筑设计杰作。也是我每次去北京都会去打卡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北京看美术展览,记得那时一张门票两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那时候北京最贵的颐和园门票才两毛钱,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门票才两分。而我进美术馆却一分钱不要,只要把美协会员证一亮就行了,这在当时也算一小小的“特权”,得意了好些年。

后来美术馆门票一涨再涨,从两块到十块,到二十块,我这美协证的身价也等于翻了很多倍。那时各地公园门票更是几十倍地往上翻。

后来去欧洲旅游,发现那里的公园、展览馆、教堂之类全都不要门票。

近年国内也渐渐引进“免费思维”,把展览馆当成教育基地,不用来创收。经常看展览能提高全民素质,不收门票是文明国家的标志。

美术馆院内的雕塑——老子

记得有的博物馆刚刚开始推行“免费新制度”时,收惯钱的管理员们似乎气不打一处来。既然收不着钱,那就在参观时间上做点硬性规定,中午休息不让进,只有上班时间才能进,而且每小时有限额的放进一批,过时不候。

最近旅游才发现,国内大部分展览馆博物馆全都改成免费了,甚至连美术最高圣殿中国美术馆也一样,不管谁,懂不懂美术,不管里面摆着多么昂贵的艺术珍品,全都一个子儿不花,随便进!这一下我那美协证的“特权”忽然失效,不由产生一种离休似的失落感。

按想象,这么没遮没拦地随便往里放人,那美术馆还不得人满为患?但奇怪的是,还是原来那么些人,一点儿没增加!画展水平低时,照样空空荡荡。

看起来看美展也是个“刚性需求”,想看的人多少钱也会看,不想看的人白给也不看。当然,也可能比原来稍微增加了一点儿,但我看不出来。

(0)

相关推荐